苹果想要进一步降低OLED屏幕的采购成本,还需要再等等。不过,随着苹果升级OLED屏幕计划的推迟,后发的面板厂商也拥有更多的喘息时间,来争取苹果的订单。三星的抢跑优势也将有所削弱。
苹果想要进一步降低OLED屏幕的采购成本,还需要再等等。不过,随着苹果升级OLED屏幕计划的推迟,后发的面板厂商也拥有更多的喘息时间,来争取苹果的订单。三星的抢跑优势也将有所削弱。
未来3~5年内,无论是主流LCD面板,还是下一代OLED面板,京东方为首的中国面板企业都将引领中国显示巩固总体优势,并进一步夯实技术引领地位。这一点不仅得力于本土企业的创新、投资,也得以利于本土市场对显示产品的强劲需求。后者更是三星等韩国企业无论如何都无法媲美的“母市场优势”。
2024年,BOE(京东方)面向下一个三十年的新征程全新出发,公司将始终坚持“传承、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内核,坚定信念、创新变革,持续探索契合市场需求的企业发展“第N曲线”。BOE(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也将汇聚新型显示产业人才,发挥引擎作用,打造以柔性显示为核心的“世界柔谷”,在持续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谱写行业高质发展的新篇章。
2024年OLED电视品牌商调整了促销策略,比如OLED电视老大——LG电子在促销季大幅降价25%至33%,降价求量。
此前,据 The Elec,业内人士表示苹果混合现实(MR)设备 Oledos 未来几年都将由索尼主导,苹果在今年发布的首款 MR 设备的 Oledos 由索尼提供。在三星显示以及LGD 完成串联 OLEDoS 技术原型开发后,苹果MR设备的供应链格局将会有所变化。
群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量达320万台,较2022年成长10.7%,预计2024年出货560万台,年增73.3%。群智咨询预估,在中国市场积极开发Mini LED背光电视市场、并加速降低成本下,2025年全球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规模将达750万台,有望超过OLED电视,成为全球高端电视市场的主流。
此前,日本材料厂商DNP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量产FMM的公司。韩国两大显示厂商——三星显示和LGD一直依赖DNP的FMM。据韩国业界估计,仅三星显示去年一年就购买了价值超过5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2亿元)的FMM。
记者从市场调研机构Omdia获悉,预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可折叠OLED面板将占据全球总出货量的53%。中国面板厂在柔性OLED领域正在“冲击”三星显示的市场主导地位。
随着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加大投入,中国企业有望复制此前在 LCD 和小型 OLED 市场的模式,通过数量规模促进价格竞争,在中等尺寸 OLED 领域迎头赶上。
不过,还有业内人士提醒,如果未来相关智能手机实际销量不达预期,OLED供应商开工率或将下降。
中国品牌在本土供应链优势的加持之下,推行“超大尺寸+Mini LED背光”产品路线,产品不断下沉到中端,并从中国市场拓展到全球市场,TCL、海信、小米等企业的策略更加积极,并在市场中的份额大幅提升。
OLED电视不受欢迎的现实,不是这一技术的产品不好,而是产业链不够强大。核心供给太过于集中,缺乏竞争;供给资源总量有限,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此外OLED大尺寸化技术的瓶颈依然没有完美解决,也阻碍了市场持续进步。综合这些因素下,多数品牌端对OLED彩电信心的下降,将持续影响市场端的起量。摆脱目前局面,OLED电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OLED屏幕仍然不是苹果的最终选择,据爆料人Mark Gurman透露,目前苹果正在研发Micro LED屏幕,这将是苹果自己定制设计的首款显示屏,并且这块屏幕会被应用到2024年发布的Apple Watch Ultra上,之后还会陆续应用到iPhone、iPad等设备上。
京东方该项目建设的 G8.6(玻璃基板尺寸 2,290mm2,620mm) 产线在现有 G6(玻璃基板尺寸 1,500mm1,850mm) OLED 产线工艺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背板与 OLED 发光器件制备工艺,使用该技术的产品较上一代产品具有更低功耗和更长的寿命。由于本项目基板尺寸更大,切片效率更高,生产成本将更低。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LGD增资计划,是为LGD投建高世代OLED生产线做提前布局。 LGD相关人士透露:“LGD会把大比例的筹集资金率先投入到OLED事业运营资金中。”据其介绍,目前,公司正将整个事业结构从LCD转向OLED。与LCD相比,OLED的产线投入,以及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相对较高,运营成本必然相应提高。
多年来,各大企业徘徊犹豫,不敢轻易涉足中大尺寸RGB OLED的关键,不仅是因为蒸镀技术路线的量产不确定性,还有投资规模巨大的因素。而喷墨印刷技术被业内认为是实现大面积、低成本OLED显示的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
在基础研发方面,韩国政府将集中投入4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规模的科研资金。在供应链方面,韩国政府计划将显示产业链,包括原材料、零部件、设备等方面的自给率由目前的65%提升至80%。
作为苹果首款OLED屏幕iPad,势必带来极高的关注度。事实上,随着近期国内外厂商纷纷宣布加码高世代OLED生产线,OLED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热度便居高不下。这场由中韩厂商为主导“争夺战”最终走向如何,行业内猜测、争论无休,打响战役的同时,关于OLED能否成功取代LCD,跃升至主流显示也备受关注。
对于我国显示面板企业开启“技术升级”,有显示产业人士表示,如果我国在中尺寸OLED的发展可以持续保持此前积累的OLED领先优势,将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优化升级,加速迈向“显示强国”,锻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长板”。
OLED业务预计占LG显示去年总营收的40%,今年将增加到50%,明年将进一步增加到60%。
“在中国电视面板占比逐渐提升的过程中,韩系电视品牌出于自身供应链稳定性考虑进行供应链调整也符合逻辑,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无法摆脱与中国面板厂的合作。”荣超平向记者表示,韩系品牌与中国面板厂之间的合作本质上也是生意,而生意取决于双方对价格的谈判,这才可以决定双方之间最终的合作走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多条高世代LCD产线完成折旧期,面板厂更加需要调整步调,以新的姿态去追求高质量发展。在折旧压力下,企业将不再追求满产稼动,而是灵活地按需调控产能。面板厂在运营方面将更加求稳,头部面板厂控产稳价将成为新常态,在价格波动周期中可以更灵活地争取议价主动权。业内研判,液晶面板供应端按需生产或将成为新常态,面板价格波动预计将趋于温和。
国内OLED厂商的市场份额正在攀升。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本土产业链的协同进步,我国企业市场占有率已达四成左右,未来有望在OLED领域复制LCD产业的发展路径,将市场份额冲高至五成以上,成为全球OLED产业的主导性力量。”
“目前,折叠屏手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App应用与屏幕的适配问题。尤其是针对外屏和内屏的使用体验上,(与直屏手机相比)折叠屏手机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郭天翔说,但这却恰恰是苹果的长处。iPhone系列正是凭借iOS操作系统与硬件端的合力,开启了智能手机的全新时代。相信有苹果的加入,折叠屏手机软件生态建设将迈向新台阶。
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预测,OLED在IT设备显示市场的占比将从去年的3.9%增加到2027年的23.6%。另一家市场研究公司DSCC的数据显示,2026年,包括笔记本电脑在内的IT OLED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6亿美元。
全球彩电市场将在低谷徘徊一段时间。这已经是行业共识。即存量之争下,彩电企业需要在数量之外寻找新的“业绩支柱”。对此行业专家表示,彩电企业唯有抛弃价格竞争、数量至上的固有思维,重铸电视产品品质、附加价值,才能在存量需求中获得经营性成长。这其中,新技术如OLED和miniLED电视,必然是彩电企业最为有效的“武器”。其2023年表现疲软,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其长期的市场意义。行业多认为,“下蹲”很可能是为了跳的更远在蓄力。
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BOE(京东方)在柔性OLED显示领域不断突破,柔性OLED相关专利申请超2.8万件,已与众多国内外头部品牌合作推出多款折叠手机、全面屏手机、曲面屏手机等高端旗舰机型,“屏实力”为全球客户带来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解决方案。根据Omdia数据显示,BOE(京东方)柔性OLED出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未来,BOE(京东方)将继续秉持“屏之物联”的发展战略,以高端柔性显示技术赋能更多智能终端和应用场景,全面开启多形态智能终端新时代,带领中国柔性OLED产业成为全球产业版
该机构预测,OLED电视面板的出货量今年将跌至580万片,达到最低点后,明年将反弹,并从2025年开始开启1000万片时代,并将持续增长至2028年。
为了占领巩固自身在面板产业的优势,三星、LG转向深耕OLED面板。据报道,三星显示和 LG 显示正在与他们最大的客户苹果和三星 MX(智能手机部门)进行商谈。如果他们同意使用成本更高的 OLED 面板,LG 显示和三星显示就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笔记本电脑开发 OLED 面板。
早在2022年4月,三星显示便宣布以2024年投产为目标,将投资第8代IT用OLED生产线。几乎是同一时间,LGD也宣布将投入到第8代OLED的生产和研发中。然而,从现阶段的进展来看,三星显示对第8代OLED产线的投资速度明显更快。
通过导入八代线 OLED 工厂,OLED的生产成本可以大幅降低。以苹果MacBook Pro使用的16.2英寸屏幕为例,如果 16.2 英寸的 OLED 显示面板是采用八代线全切基板板制造的,则成本差距可以增加到 33%。
根据Stone Partners的数据,三星显示柔性OLED出货量预计较去年同期的4650万片减至3890万片,市场份额预计将从59.5%下降至41.2%。至此,三星显示在柔性OLED市场的份额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跌破50%。
LG Display 在今年 CES 期间展示了其混合 OLED 面板技术 ——Advanced Thin OLED。据称,这种玻璃基板比竞品薄了 20%。
市场研究机构DSCC预测,包括液晶显示器 (LCD) 和OLED在内的汽车显示器年销售额预计将从2020年的约70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约130亿美元。2020年至2027年的销售额增长预测为85%。OLED在汽车显示器总销售额中的份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6%持续增长到2024年的8%、2025年的11%、2026年的14%和2027年的17%。
与目前智能手机普遍采用的OLED面板不同,MicroOLED采用的是更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之间不会显示黑线,在近距离观看时也就不会使用户有眩晕感,还有更高的分辨率。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多家芯片代工厂掌握了40nm和28nm工艺,但能够为40nm和28nm制程的AMOLED驱动芯片提供成熟产能的晶圆代工厂商却只有台积电、三星电子、联华电子、格罗方德和中芯国际这5家,留给我国芯片厂商的晶圆代工选择并不多。叠加近两年全球晶圆代工厂产能供应偏紧等情况,业内人士预计,OLED驱动芯片大概率仍将处于供应紧张状态。
需求层面,整体需求层面迎来复苏,OLED面板渗透率持续提升,同时折叠屏/IT/车载等新市场持续打开行业天花板。结构层面,OLED国产化进程加速,大客户持续提升国内用屏占比,产能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随着OLED行业高景气,产业链将持续受益。
据Omdia预测,OLED电视出货量预计将从2023年的741万台增加到2024年的811万台,2025年为900万台,2026年为1054万台。
过去十年来,从小众到大规模应用,OLED面板市场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
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BOE(京东方)在OLED领域已深耕十余年,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强大的研发能力,柔性OLED相关专利申请超2.8万件,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应用于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诸多领域,为超16个终端品牌客户生态圈带来极具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国内外一线品牌合作伙伴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对于品牌厂来讲,全球TV市场规模增长停滞,想要在规模上取得增长变得更加困难,如何提高盈利将成为品牌追逐的重点,高端TV产品的竞争预计将会进一步加剧。
对于品牌厂来讲,全球TV市场规模增长停滞,想要在规模上取得增长变得更加困难,如何提高盈利将成为品牌追逐的重点,高端TV产品的竞争预计将会进一步加剧。
此前,LG Display总裁郑浩英在首尔江南举行的K-Display活动上曾表示:“韩国液晶电视线具有可转换到大型OLED和IT用OLED的兼容性。如果LGD停止P7,韩国的液晶电视面板的生产将全部结束。”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全力攻克新型显示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与人工智能、VR/AR、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维信诺的市场份额也大幅增加。在此期间,该公司的移动 OLED 面板出货量为 1000 万片,占比 7.3%。维信诺上一季度的市场份额为 6.9%,去年第三季度为 3.8%。
正如周诗博所说,OLED能否在IT领域快速渗透,一定程度取决于苹果公司的进度。业内预计未来苹果的iPad、MacBook、iMac三条极为重要的产品线都将会逐渐采用OLED屏幕,并将其视作标杆。
据TrendForce 集邦咨询调查显示在俄乌冲突、高通胀和升息等因素影响下,预估 2022 年全球电视出货量仅 2.02 亿台,年减 3.8%,创近十年出货量最低的一年。其中,OLED电视首度面临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