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如价格战过度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降低产品质量,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以及对整个AI眼镜市场的信心;恶性竞争可能会使市场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让消费者对AI眼镜在市场的品牌形象产生负认知,不利于品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云天励飞智能眼镜业务负责人表示,公司会坚持以高品质和高性价比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在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消费者的购买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AR/VR这类高端科技产品的需求自然也会有所下降。此外,大多数公司都没推出新产品,缺乏创新和差异化竞争,导致2023年上半年市场出现严重下滑。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赵思泉认为,2024年中国AR/VR市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相较于前两年大力补贴新品拉动出货的策略,当前厂商已将重点开始投向一定程度的活跃用户转化、持续的内容应用复购、产品创新点等多个方面。在供应链成本下探及内容丰富的背景下,中国AR/VR市场将朝更加健康持续的大方向发展。
IDC近期发表的一项报告,2023全年,中国AR市场全年出货预计达到24万台,同比增长133.9%。其中一体式AR出货预计3.5万台,分体式预计AR(目前产品大多需连接智能手机使用)出货20.5万台。IDC预计2024年中国的AR出货量将持续高速增长,增速预计达101%,其中分体式AR仍将是AR品类的主流。
“从体育竞赛到国之大计,长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为国家重要工程发光发热。”长虹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与大运同程,与神舟同行,为行业赋能,展现出长虹科技创新实力,也将为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注入全新动能。
业界分析认为,XR市场在经历了一个炒作周期之后必然要实现回归,2023年XR市场或者直接说VR市场的低迷已成定局。
随着AR产品的增多及内容的丰富,业内预计AR会保持高速发展状态。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7年,中国AR产业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
这一次,卢科夫斯基的离职再次表明,谷歌仍未确定AR方面的优先事项。回到2019年,正当苹果iPad继续主导市场时,谷歌取消了其平板电脑项目。但几年后,谷歌又推出了Pixel平板电脑。
就在不久前,苹果第一款MR(混合现实)产品——Vision Pro正式发布,并且在业界引起轰动。有评测主播发表意见认为,该产品“没有替代品”。这是否会对罗永浩的AR创业造成影响呢?
2023年正值BOE(京东方)创立30周年,过去30年,BOE(京东方)以尊重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己任,将可持续发展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公司战略、管理和运营;面向未来,BOE(京东方)将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探索企业与环境共生发展的解决方案,带动上下游全产业链共同推进绿色智造理念,不断用前沿创新产品和绿色制造赋能千行万业,携手各界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进一步注入绿色能量!
几年前,当被问及苹果生产眼镜的可能性时,库克说:“我们一直认为,开发眼镜不是明智之举,因为人们不会真的想戴它。肯定会失败。”
此外,同样由于组装量产时程延后,故今年出货量预测仅为20-30万部,低于市场共识的50万部或以上。对于市场对AR/MR头显发布的反馈,苹果不是很乐观,主要担心的问题包括经济低迷、为追求量产故对部份硬体规格妥协(如重量)、生态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准备程度,以及高售价(3,000-4,000美元或甚至更高)等。
综观消费电子市场的未来发展,将不仅是终端产品性能的竞争,而是产品、交互、生态等综合维度的竞争。三星电子副会长兼联席CEO韩宗熙表示,消费电子市场2023年下半年有望开始好转。
国际研究机构IDC预测,2023年全球AR/VR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31.5%;IDC预计,未来数年AR/VR设备将保持30%以上增长,到 2026 年出货量将达到3510万台规模。
业内人士将市场的火热形容为回暖——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被创投圈关注。2016年一度被称为“VR元年”,但在短暂的火热后陷入低谷期。一位行业人士评价称,当时技术没有准备好、产品也没有准备好,资本的热情却在往上走。而在之后的几年,技术才有了一定的积累。
苹果之前将这套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专用平台命名为“realityOS”。而业内人士透露,该公司最早要在明年才能推出AR/VR头显。
细红线科技表示,本轮融资由美团龙珠领投,蓝驰创投、联想创投、经纬创投、大疆创新、ATM Capital等投资机构,以及黎万强、吴泳铭等科技界人士跟投,并由创瓴资本担任融资顾问。
“如果过程顺利,再加上一点运气,我们想在AR时代做出一个像2007年的iPhone+iOS一样的东西,成为下一个平台上类似苹果一样的公司。”他说。
Strategy Analytics执行总监David MacQueen表示,2024年达到1亿台市场存量将是VR/AR硬件设备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里程碑,将有助于拉动该品类的投资和销售量实现进一步增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AR终端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但AR眼镜想实现市场爆发,道阻且长。
目前Meta正在开发二代AR眼镜,代号Artemis,它才是重点。最终Artemis会以商用形式发布,但现在还不知道二代产品何时才能为上市做好准备。
报告还指出,元宇宙目前还未真正形成,但是随着技术的完善和普及,将对世界造成更深、更广范围的影响。目前的元宇宙发展面临技术及政策挑战,构建真正的元宇宙产业并产生规模效益,还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努力。
报告进一步指出,在预测期内,基于区块链的元宇宙网络和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将推动市场收入大幅增长。推动未来元宇宙业务扩张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游戏行业的崛起。
据报道,微软已取消新一代头显HoloLens 3的开发项目。知情人士透露,这款头显也是微软唯一规划的升级版本,可以当作一台独立计算机来运行。这一项目的内部代号是“Calypso计划”,项目的取消也表明了微软未来的转型方向,那就是和韩国三星电子合作,继续开发未来基于云计算的混合现实硬件。
华西证券表示,三大运营商2021年整体资本开支同比增长2%,其中5G相关资本开支同比增长5%,未来2年至3年将带动行业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AR/VR设备只是元宇宙连接设备的一种方案。目前感知是通过VR/AR设备来实现,但只能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嗅觉、味觉等却无法提供。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分体式设计不会是AR眼镜的终极形态,但目前其通过将电源、算力等下放到手机等其他终端,大大减轻AR眼镜本体的重量,结合手机端的应用生态,在应用上有更多发挥空间,这些是手机厂商做AR产品的优势。
据IDC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虚拟显示终端出货量约为 630 万台,VR、AR 终端出货量占比分别 90%、10%,预计 2024 年终端出货量超 7500 万台,其中 AR 占比升至 55%
自2014年起,虚拟现实产业走过了从高峰到低谷的Gartner曲线前半程,并从2017年起逐渐步入“寒冬”。然而,自从2020年开始,市场又逐渐迎来复苏前兆,2021年市场更是风起云涌。
苹果的VR/AR头显到底长什么样?其与Facebook的Oculus Quest到底谁优谁劣?曾经用iPhone定义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元宇宙时代的关键硬件还会由苹果定义吗?
苹果近来不断在释放他们正积极推进AR应用落地的信号。可能在不久之后,iPhone就将拥有更多、更好的AR功能。
据新华社报道,拿到上述合同后,微软将生产依托于HoloLens全息眼镜。这一设备又被称作混合现实头戴式显示器,或集成视觉增强系统,增强现实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互动。
Apple虽早已发布ARKit与让iPhone/iPad配备LiDAR,但尚未在MR/AR领域取得明显成功,关键在于仍欠缺独立运作并针对MR/AR使用行为而设计的装置。
知情人士称,苹果计划最早在2022年推出这款产品,届时将与Facebook的Oculus、索尼的PlayStation VR和HTC的产品展开竞争。
有专业人士预计,后续苹果凭借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受华为高端手机市场失守等外界因素的影响,“iPhone12对高端用户加入5G生态的带动作用将更加显著,甚至可能带动新一轮换机潮的来临。”
这项工作的核心是专注于构建深深扎根于听觉感知的硬件,并通过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来增强。他们的基本的想法是,人们会戴上一副特殊的眼镜,多个麦克风。通过跟踪佩戴者在看什么或谁,现成的硬件和用于当前原型的定制软件组合可以计算出用户想听到的是什么,并增强这些声音,同时降低背景噪音。
随着5G时代的到来,AR、VR(虚拟现实技术)技术进入实质应用阶段。根据Greenlight预测,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2000亿元,其中VR市场1600亿元,AR市场450亿元。目前谷歌、微软、三星、苹果、华为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A股上市公司也在AR上落子布局。
苹果专利认为,当用户在电视上观看一场篮球比赛时,用户可能会对一个篮球运动员穿着的鞋子感兴趣,苹果的技术可以侦测到这种兴趣,并且在第二个屏幕上显示这款鞋子的详细信息。
5G是AR的重要推手,“云、管、端”,可实现高可靠、低时延、多终端的信息传输。而AR技术,是以人为中心的AI(人工智能),未来将打造出人机混合的AI,从认知、感知、执行三个层面来增强人的能力。如,红外测温AR眼镜,可无接触地测量体温。
值得注意的是,和HTC分道扬镳的HTC前首席执行官周永明成立的初创公司推出了主打直观社交的VR头显XRSpace Mova,虽然该款设备提供用于游戏目的的控制器,但整体的功能设计依然围绕社交展开,比如可以用自然的动作来切换握手、击掌等社交手势。
资本在2019年也明显流向AR应用的开发,无论是B端C端的行业应用都在逐步落地。这意味着AR眼镜开始正式应用于更多不同的场景。可以预见的是,2020年将是AR技术大发展的一年。
实际上,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是逻辑相反的学科。前者是建模后经过进一步渲染处理得到图像;后者则是用一个图像来还原模型,并判断是否准确。但这两方面的知识结构都具备,能够思考的范围就可以宽广得多。“从业人士需兴趣广泛,不断学习。”张寒松如此表示。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整体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对于AR/VR这个新兴的行业,这场疫情又将带来哪些机遇与影响?AR/VR能否在此次疫情中重获新生?是不少投资人士和行业人士所关注的。
科技公司一直在押注颇具前景的增强现实产品,而且在医疗等行业找到了应用方式。Magic Leap曾经获得谷歌 和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的投资。而知情人士表示,该公司也有可能吸引Facebook和医药巨头强生等公司的关注。
苹果在专利申请文件中称,经过认证的设备可能是“智能头盔”,如智能眼镜、AR或VR头盔。在用户手动解锁智能眼镜、AR或VR头盔后,这些设备就可以自动解锁用户附近的其他设备,从而让用户访问周围设备中的某些功能。具体可以使用哪些功能,还取决于用户的事先配置。
Hololens 2的镜片还采用了课活动式的设计,并可随时翻起,这样就方便用户来观察现实世界中的环境,微软还对于Hololens 2的佩戴舒适性进行了改进,它使用了碳纤维与新的佩戴结构,微软称,Hololens 2比前代在舒适性方面也提升了三倍,而且佩戴眼镜的用户也可以舒适的使用。
京东方认为,Micro OLED微显示技术,采用单晶硅晶圆(Wafer)为背板,除具有OLED自发光、厚度薄、质量轻、视角大、响应时间短、发光效率高等特性外,更容易实现高PPI、体积小、易于携带、功耗低等特性,特别适合应用于头盔显示器、立体显示镜以及眼镜式显示器等AR/VR显示设备。
今年7月曾有报道称,苹果已暂停AR/VR头显的开发工作,开发团队在5月份已经解散,相关人员被调往其他团队。但最新消息显示,事实上苹果只是将AR/VR头显产品的开发模式由自主开发转向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而并非放弃。
VR产业周期较长,投入大,设施比较重,而资本寒冬的到来,让资本没办法支撑产业;此外,VR设备在当时很难做到平民化,有门槛,商业化速度的问题也是创业者和资本比较担心的。
尽管,最终价格会趋于平稳,就像任何新技术的出现情形一样,不过短期内对设备销售来说依然会很艰难,是否是折叠屏,是否是5G网络这些设备与相对较为便宜的手机运行的是一样的程序和网站,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功能差异。此外,像一加这样的公司正在生产中等价位但是性能卓越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