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上半年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同时,在汽车、家用电器等领域逐步形成联动态势。汽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家用洗衣机等产品物流实物量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均超过10%。
新能源产业的破茧成蝶,既代表着需求侧的不断挖潜、消费升级,也映照着供给侧的创新迭代、产业生态。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即不断在战胜困难挑战中发展壮大,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趋于活跃,发展态势向好。” 盛来运说,对于下半年的消费,仍然充满乐观预期。
在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中,制造业出口、智能消费、高技术投资尤为亮眼,彰显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充沛活力。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中,中国工业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
今年一、二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5%和6.3%,在去年同期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增长。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4.38万亿元,同比增长4.3%,外贸规模连续8个季度保持增长。其中,“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8.7%。
6月下旬,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目前,灾后重建工作已经进入到高强度攻坚阶段。贵州省统筹部署八个市州的住建力量,从资金、项目、技术、人力等方面驰援榕江,加快恢复当地生产生活秩序。备受外界关注的“村超”球场的维修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榕江县“村超”赛事也将于7月底重启开赛。
下半年,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15日的发布会上透露,按照中央要求,近期有关部门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会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稳”的需求多维升温、“新”的动能累积、“畅”的循环改善,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以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
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25.5%,主要家电品类网络零售额同比上升28.0%;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发力,全国项目中标金额环比增长23.4%;创新动能加速释放,初创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经营活力指数同比分别增长38.3%、28.2%。
报告认为,下半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相对更大。尽管出口目的地多元化、产品竞争力提升为中国出口增长带来结构性支撑,但出口增长总体将放缓,增速或将转负。促消费政策进一步加码以及服务消费潜力的释放支撑消费平稳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难度依然较大,基建投资将是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的重要抓手。同时,考虑到上年同期基数有所上升,总体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将低于上半年,三、四季度GDP分别增长5%、4.6%左右,全年增长5%左右,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有所提升。
摩根士丹利全球外汇团队预计,人民币对美元将温和升值,美元将在今明两年继续大幅走弱,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在政策的高度不确定下,美元“避风港地位”有所降低;二是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汇率风险对冲需求增加;三是美国经济放缓幅度大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数据显示,5月我国多项消费高频指标呈上行态势,消费总体呈现稳步向好势头。
王利伟介绍,4月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消费环境持续改善,限制类消费政策制约效应逐步降低,新消费场景创造的需求加快释放,居民消费品质升级带来的绿色类、升级类消费持续向好,这些因素对我国消费市场稳定回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付凌晖表示,中国经济基础稳,发展空间广,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我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经济体,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物质技术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固。同时,我国市场规模巨大,发展空间广阔。我国有14多亿人口,消费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具有很好的成长性,这些决定了我国具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能力。
顶住“压力测试”,栉风沐雨前行,中国经济展现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能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必将行稳致远。
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展现出中国经济在动能转换关键期的强大韧性。未来,我们必将坚定不移地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限制内需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动能转变,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而不懈奋斗。
格奥尔基耶娃当天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的前瞻讲话中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突变之中,新的贸易紧张局势已使全球经济前景更加不确定,全球经济环境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多边贸易体系长期存在的信任侵蚀和不公平感导致贸易紧张局势加剧。
一季度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在持续的转型升级中不断积聚“向新”动能,新格局正在形成。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大力提振消费,也要大力促进消费能力的提升。”盛来运表示,下一步,要认真落实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积极稳就业、促增收、减负担,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全球贸易体系迎来百年变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笔者认为,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需要更加重视内需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以增强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未来应以提振服务消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抓手,大力提振消费。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高频数据显示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走弱,这将对经济增长前景带来影响。关税政策越早明确越好,不确定性持续时间越长,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大。
今年前2个月,我国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多项经济指标超出市场预期。受访专家普遍预计,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将在5%左右。
这些机构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对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的担忧。贸易壁垒的增加再次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增长的“绊脚石”。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方面可能又将缺位。
人工智能、未来产业、文化消费等相关话题近期引发热烈讨论,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多位代表委员从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消费三个维度,热议中国经济新动能。
在受访专家看来,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的抓手是提高赤字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传统增长模式困境凸显的节点,增长新引擎也是年初将被广泛和深入探讨的话题。
中金宏观预计,2024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或为3.3%。分三大领域看,短期出口维持平稳走势,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推进,制造业投资增速或仍保持稳健,但基数略有抬升,预计12月制造业投资增速或小幅下行;随着用于化债的地方专项债券在11~12月密集发行,以及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企稳回升,地方财力得以较快改善,财政支出也随之加快,不过考虑到基数抬升,12月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或小幅回落;房地产销售继续改善,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继续回升,土地成交面积维持低位,新开工和施工面积平稳,预计1~12月房
报告说,尽管全球经济展现出一定韧性,经受住了一系列相互叠加的冲击,但由于投资疲软、生产率增长乏力和债务高企,全球经济增长仍低于新冠疫情前3.2%的平均水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1月份经济运行的特点可以归纳为“生产升、需求增、就业稳、市场暖、质量优”。
从一系列指标中可以看出,在宏观政策发力显效作用下,国民经济稳步回升,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房地产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升,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10月、11月全国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两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一线城市带动二线、三线城市商品住房成交增长。截至目前,2024年全国二手房交易网签面积同比实现正增长,有11个省和直辖市二手住宅交易网签面积超过新建商品住房。
多家机构分析认为,当前经济修复预期进一步增强,增量政策落地预期升温、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企业盈利回升等因素将支撑本轮跨年行情的演绎。从具体投资方向看,机构正在从多个维度寻找机会,其中,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成长板块,以及与扩内需密切相关的消费领域成为重要“风向标”。
11月份经济运行呈现四方面亮点:一是制造业生产稳步提速,高端制造业支撑明显;二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增速较快;三是受“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设备投资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加力;四是省际贸易持续畅通,交通物流加快发展。
日本政府近期敲定了2024财政年度(截至明年3月)总额为13.9万亿日元的补充预算,希望为其提出的经济刺激计划提供资金。
报告说,目前全球通胀水平持续下降,就业压力缓解,贸易开始复苏,全球经济保持韧性。预计2025年至2026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会进一步上升。
中国经济运行回升势头增强,日前,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先后发声,认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发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纷纷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李超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积极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同时,继续充分发挥多层次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作用,不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对地方违背市场准入制度情况发现一起、整改一起、通报一起,加快破解各类市场准入“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依法依规营造更加公正透明的准入环境。
“‘两新’支持政策加力扩围,政策效应加快释放,将有力促进消费回暖,同时,也有利于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相关行业绿色转型,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注入强劲动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10月,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以及已出台的存量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继续回升向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
IMF在22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称,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俄罗斯202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GDP的3.55%,高于日本的3.38%。
中国官方18日公布,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6%,高于路透社和彭博社预测的4.5%。
长期以来作为全球经济主要增长引擎的中国,新一轮的货币和财政刺激,加上提振房价和增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措施,有望提振房地产和股票市场。
稳经济政策正朝着“稳健有效”持续发力。最为直观的体现是,一揽子增量政策统筹财政、金融、消费、投资、资本市场等各个领域,有的放矢,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各方信心和底气。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说,2024年全球贸易将逐步复苏,但仍应警惕潜在风险,特别是中东地缘局势持续紧张,间接影响全球能源成本和航运路线。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变化、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等多重进程的叠加期,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但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并未改变。与此同时,随着多方面利好政策相继落地,四季度乃至明年宏观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
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升。
报告预测,2024年和2025年美国经济预计分别增长2.6%和1.6%,增速逐步放缓,但近期的货币宽松政策可能将对该国经济带来一定支撑;得益于实际收入复苏和信贷供应改善,2024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0.7%,2025年增速升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