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于家电行业整体的火热态势,激光显示领域整体表现略显平淡,不仅话题热度不高,在市场中所占份额也依旧偏低。那么,究竟是何种因素限制了行业的发展步伐?随着应用场景的持续延伸,激光显示技术在未来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前景?
2024年,液晶面板在大尺寸化持续的同时,基于液晶技术的Mini LED技术和硬屏显示技术也都大踏步前进。
行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向世界最前沿,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在高世代面板、玻璃、偏光片、掩膜版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加速布局,在技术和产能上有望全面走向全球领先。
近年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全要素配置不断优化,显示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已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一极。
作为人工智能持续引领者,长虹最新发布的全球首款AI TV,充分秉承着用户主义理念,其搭载的沧海智能体具备了人感交流、超级搜索、持续进化以及魔方桌面等智慧科技,产品常用常更新,一次购买,没有最终形态,真正实现技术无限,AI生活不设限。
我国凭借庞大的市场优势和显示面板规模优势,成为全球显示产业的重要一极。
对于下半年面板价格走势的预判,市场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表示,2024年7月份,32英寸至85英寸各主要尺寸面板价格,总体相比6月份会出现1美元左右的跌幅。
我国显示产业在20多年时间内从跟随者发展跃升至全球领跑者,有效、规模化投资是促进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增长的“发动机”。
显示屏进化的尽头在哪里?除了不断飙升的分辨率、刷新率、亮度等常见的参数外,“透明化”正在成为各类新型显示技术追逐的一项关键新指标。
京东方该项目建设的 G8.6(玻璃基板尺寸 2,290mm2,620mm) 产线在现有 G6(玻璃基板尺寸 1,500mm1,850mm) OLED 产线工艺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背板与 OLED 发光器件制备工艺,使用该技术的产品较上一代产品具有更低功耗和更长的寿命。由于本项目基板尺寸更大,切片效率更高,生产成本将更低。
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4)上,车载HUD技术成为亮点之一,TCL科技、海信视像、歌尔股份等A股上市公司纷纷祭出了相关产品。
相比传统PC和手机,VR/AR(虚拟现实)设备需要解决的是“显示”与“交互”两个特殊需求,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技术面。今年以来,一系列“史上最强”的性能已不是科技大厂们的营销口号,而是行业关键技术实实在在的突破。
近年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2022年成都显示产业占全国总体规模的15%,全球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为“成都造”。成都正在加快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高地。
当下,显示产业迭代式创新不断演进,全产业链协同日趋紧密,显示产业正在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惠及社会大众生活。业内人士研判,2023年成为显示产业一个新起点,企业全力度过市场修复期,迎来一个全新的成长季。
如今,显示无处不在的时代已经到来。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创新企业,BOE(京东方)充分发挥行业龙头的引领力,将30年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积累的产业资源和专业能力与物联网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软硬融合、系统整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赋能万千应用场景,更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未来,BOE(京东方)也将持续践行“屏之物联”发展战略,与各界伙伴携手激发物联网产业的蓬勃生命力,为人们带来更具沉浸感的全新“视”界!
苹果公司MR头显产品的问世,为新一代显示产业的研发和创新带来积极影响。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多家企业已经在新一代显示技术上布局。
从万物皆屏到屏联万物,三十而立的BOE(京东方)始终秉持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以创新技术产品引领中国显示产业勇立世界潮头。站在下一个三十年的起点,BOE(京东方)将持续深耕“屏之物联”发展战略,将显示技术与物联网应用深度融合,助力万物互联时代下显示行业高质量发展,开启智慧美好未来新篇章,用心改变生活!
LG Display 副社长、CTO 尹洙荣表示:“通过超大尺寸及超高画质显示技术和创新形态产品的研发,LG Display不断为客户提供创新价值的同时,也将不断巩固其技术领先地位。”
以会为媒,汇集众智,电博会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标杆作用。依托电博会,2023青岛新型显示高峰论坛为产业界与学术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为青岛新型显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外部智慧,推动青岛新型显示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将青岛打造为国内消费电子产业投资的“首选之地”。
笔者认为,当下出货量的主流依然是液晶电视,但是随着采用Mini LED背光的液晶电视、量子点电视越来越多,这些电视产品将逐渐成为主流。而OLED、Micro LED则是未来,并不是说当下OLED、Micro LED不成熟,而是在逐渐普及的过程中。
2022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激光投影机最大的消费市场,未来3年,我国的激光显示将实现从技术领先到产业领先的跨越。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不仅做到了市场规模全球领先,更是在专利布局、技术突破、品牌参与度、市场应用推广及产业化进程等多个层面实现全面主导。
进入2023年,各地陆续出台新政策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注入暖意。
相比仍处于商业化初期的Micro LED,Mini LED的商业化进程已经逐步落地,Mini LED背光的电视、笔记本电脑、电竞显示器等显示终端产品已经发售并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发展,数字经济已全面迈入崭新发展阶段,新型显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信息交互的重要载体和人机交互的核心窗口,正在引领新一轮数智化创新变革的时代浪潮。BOE(京东方)将持续创新,不断强化筑牢技术底座,夯实产业转化及创新应用能力,以“屏之物联”发展战略全面引领显示无处不在的数字化产业新未来。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发展新型显示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光谷从“五个一”持续发力,落实创新引领、屏端联动、集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 “一核一带”整体布局,深化光谷、武汉乃至湖北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发展。
“该公司今年上半年QD-OLED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提高到85%,显示了其强大的技术能力,”Omdia公司总经理Junun-Seong在研究公司会议上说。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显示载体和人机交互窗口,新型显示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为新型显示创造出更多的市场机遇,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市场和创新高地,到2021年,中国显示行业产值规模与显示器件(面板)出货面积双双成为全球第一。
据调研机构Omdia的数据,2020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市场规模约72亿美元。在多屏化和大屏化趋势下,叠加车载面板逐步由LCD(液晶)向OLED发展,单片面板的价值有望提升,预计2025年全球车载显示屏的市场规模有望超128亿美元。
可以说,屏幕的可视化,赋予了其天然的交互便捷性,物联网中的更多终端将拥抱一块或大或小的显示界面。所以,“万物互联”,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万屏互联”。 显示产品应用的大爆发不可逆转,科技企业亟需两大能力,屏幕,以及智能。屏幕是载体,智能是支撑。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多家终端企业开始计划推出竞争性产品,于是一直沉寂的Micro OLED因其明显优势再次受到关注,有望成为新兴头显设备包括(VR/AR/MR)市场的一项关键技术。
业内人士认为, LGD的W-OLED面板经过多年发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产业生态良好,而且成本也在逐渐下降。三星显示要想后来者居上,就必须在显示效果、生产成本、耐久性、附加值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而这还需要时间的沉淀。
Micro LED目前仍在发展初期阶段,如何产业化是横亘在全球Micro LED产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今,各地纷纷加大Micro LED的研发投入与产品产出,虽然各有侧重,但差不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业内预计,Micro LED在2024年将实现大规模商用化,中国有望冲击800亿元市场规模。
显示技术从过去的真空技术跨越到LCD,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从LCD跨越到OLED、Mini LED,用了不到20年。如今,各类显示技术更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面对柔宇的困境,作为独董的刘姝威教授是这样表示的,她认为,柔宇目前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是不少高科技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柔宇科技或许就是一个解答样本。另外,柔宇涉及的行业是柔性技术,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一个基础核心技术,重要性不言而喻。
LGD 正在减少电视面板的产量,因为这种面板的价格一直在下降。据 Omida 称,55 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从 2021 年 10 月的 150 美元降至 2022 年 4 月的 105 美元,预计 5 月将降至 103 美元;同期,65 英寸面板的价格从 215 美元滑落至 173 美元,5 月将进一步降至 170 美元。
当前大尺寸OLED领域竞争激烈,韩国LGD以蒸镀白光OLED路线长期占据领导地位,三星显示QD-OLED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厂商通过印刷OLED尽快产业化确立大尺寸OLED产业优势被寄予厚望。
彩虹股份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2021 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9.2205 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液晶基板玻璃收入3.4047亿元,同比增长57%。
LED板块整体风格出现切换,LED终端厂商领涨,龙头股利亚德逼近涨停,并获深股通净买入超3亿元,雷曼光电涨幅超7%,艾比森、洲明科技等也纷纷跟涨。
极目远眺,科技奔流不息,场景无所不生,显示无处不在。随着物联网战略的全面铺开与智慧系统创新业务的全力推动,BOE(京东方)将以极致的产品和不断的创新持续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用心改变生活,带来更加智慧美好的未来。
通过打造“走进京东方”系列活动,BOE(京东方)将以开放共享的姿态向外界敞开大门,与学界、企业界、产业界各领域伙伴汇聚创新思想,携手业界共促物联网领域创新,共商产业发展未来,一起携手用心改变生活!
电视行业的发展依赖着显示面板的技术革新。而供应链的成熟,给终端产品带来的最直观改变就是屏幕尺寸的增大。纵观2021年的电视新品,厂商主推的尺寸已经从65英寸转为75英寸,为数不少的高端型号已经抛弃了55英寸,而80/82/86英寸等过去难得一见的大屏尺寸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OLED电视也拓展出了83英寸的新尺寸段,电视大屏化的趋势可见一斑。
不同于当年LCD电视在市场中的“一枝独秀”,如今的电视市场可谓是百花齐放,OLED电视、量子点电视、激光电视等不计其数,正当大家还在为哪一种显示技术能够引领未来电视行业所议论纷纷时,Mini LED电视悄然间登陆历史舞台,在三星、TCL、康佳以及LG等企业的强推下,Mini LED电视热度不断升温。一时间Mini LED电视成为了电视行业近期热议的话题。
当前,新型显示技术可谓“百花争艳”。除了处在主赛道上的LCD、OLED技术之外,量子点(QLED)、Mini LED、Micro LED、激光等新兴显示技术也在竞相发展,为显示终端市场提供了更多差异化产品,创造了新的应用场景,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巨大变量。在这种背景下,哪种显示技术最有可能在今年率先迎来爆发式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调研员金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推动包括Micro LED在内的显示产业的发展,在十四五相关产业规划中做好统筹布局,在技术创新相关政策支持上也会加快推动。特别是针对全产业链发展,要推动行业在材料、设备、芯片、器件、应用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在业界人士看来,Mini/Micro LED虽是风口,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OLED成为行业主流,还有一定难度。从应用来看,Mini/Micro LED可分为背光和自发光两个方向,但自发光技术由于存在巨量转移问题,量产是其主要瓶颈。受此影响,背光技术成为目前Mini/Micro LED的主流技术方向,但在显示效果上却打了折扣。
鸿海将在越南设立新公司FuKang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外媒评论称,着眼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能享受关税优势,鸿海计划加快扩大在当地生产。越南是鸿海在东南亚最大的生产据点,鸿海与旗下子公司从2007年起,在越南的北宁省、北江省等地设立多个工厂。
Omdia预计,2021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将再次出现供应紧张。新的玻璃基板熔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用于量产。2021年,各大玻璃基板厂商可能会对玻璃基板产能进行修复。Omdia预计到2021年,显示玻璃基板将持续出现紧缺。
报道指出,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JDI销售额一半以上来自于移动领域,而今年竞争异常激烈的移动领域让智能手机的低单价面板市场需求迅速增加,高单价产品的需求则低于预期;此外,苹果的iPhone12系列全部采用OLED屏幕,让JDI失去了苹果这个超级客户,以及它带来的可观利润。
“归根到底,创新才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战胜当前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抓住物联网产业发展机遇,实现产业良性健康发展。”陈炎顺表示。
新部门将被命名为夏普显示技术(Sharp Display Technology,简称SDTC),并将位于龟山。SDTC将聚焦于下一代显示技术microLED,但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将接管夏普的现有LCD工厂(以及OLED研发线)。该公司欲将白山LCD工厂(近期从JDI收购)用于microLED的研发以及最终的生产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