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型电池企业麦克赛尔(Maxell)近日宣布,最早将于2026年开始量产用于工业设备的全固态电池。
从近期公布的最新财报看,日本企业一方面总体营业收入和利润保持稳定,还有一些增长;另一方面,在体现技术创新的产业领域,如半导体、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日本企业竞争力明显不足,业绩下滑明显,特别是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出现下降。这种两面性恰如当前日本制造业的某种写照:无法摆脱对过去成就的依赖,又难以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难以迅速改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局面下,留给日本制造业迅速提高竞争力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宽裕。
家电网主编李韬认为,如今全球面板产业经历了90年代日本称霸、中国台湾面板“五虎”兴起、韩国和中国大陆面板产业崛起的变迁。作为一个典型的强周期性产业,面板行业有一条著名的定律: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每36个月必须提升一倍以上,且这一周期正不断缩短。只要有更高的效率、更新的技术和更高世代产线,后来者随时会颠覆整个行业的格局。面板产业是一个不进则退、残酷竞争的竞技场。在这个战场上很难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的坚持和奋斗,中国面板厂商还需再接再厉。
日本液晶面板市场份额虽然渐渐被竞争对手蚕食,但为了不使其陷入泥潭中无法自拔,日本企业只能选择大规模地在业务线上“瘦身”,这其实也是一种割舍负累的举动。
苏州欧姆龙公告解释称,“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革新突变,欧姆龙日本总社不得不对经营进行相应调整,现公司股东会经慎重研究之后作出决议,决定提前解散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成功进入百年的日企们过于沉溺于过去的成功而无法与时俱进,这一幕让人想到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发明和市场的新结合”,在经济领域能够与市场相结合的创新,才是有效创新,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那只能属于科学家实验室里的游戏。
一名特斯拉的销售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特斯拉采用的就是松下的锂电池。他们公司对电池承诺无条件和不限里程的保修。
反观欧美企业,其中国区总裁往往直接对总公司总裁或副总裁负责,若业绩出色往往可以提升总公司副总裁,其工作权限和动力要比日企的中国区总裁大得多。
近期,外资正在拯救日本处于危机中的公司。例如,鸿海精密决定收购夏普,而美的则收购了东芝的白色家电业务。
日本企业过度照顾本国民众消费习惯而不顾全球广大消费需求的内化发展毛病,早已是其致命硬伤,改起来也非易事。
2011年10月,三洋电机将日本和东南亚的白电业务和资产出售给海尔集团,其中包括在日本使用三洋AQUA的品牌。
7月21日,日本东芝公司组建的第三方调查委员会,向外部公布了一份300页的调查报告,谈到从2008年以后,公司造假账的总额为1518亿日元。东芝三任总裁同时宣布辞职。
据家电网查阅,2015年1-6月份,日本国内白色家电的表现同样不佳。日本电机工业协会(JEMA)统计数据显示,该国白色家电上半年出货额同比下滑11.3%至1万627亿300万日元。
因此,这次3500人的大裁员,很可能再次出现夏普技术人才主动辞职,导致实际离职人数大增,此前就传出中国海尔等家电厂商有意招揽夏普离职的技术人才。
出于经营压力、行业前景等多种原因,不仅仅是松下,包括其他的日本企业也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索尼、东芝等在内的日系巨头同样争先恐后地缩减家电战线,此种现象也被认为是中国制造的崛起带来的一种必然市场反溃随着中国本土厂商。
在索尼的2015~2017年三年中期新经营计划中,该公司将旗下业务分为增长牵引领域、安定收益领域和业务变动高风险领域。
市场准入的机遇。随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推行,政府审批范围将大幅收缩,这将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多的商业和发展机会。
最近,东芝和松下等大型电子企业相继宣布撤出在华生产和关闭工厂,“去中国化”的趋势非常突出,但相关人士称:“实际上,是从很多年前就进行准备,直到最近才在金钱方面达成协议,并最终公布”。
2014年,日本国内白电出货最大的还是空调产品,出货总金额达6844亿日元(约合360亿元),同比2013年度减少5.1%,3年来首度同比出现下滑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完成彩电出口7405万台,同比增长24.3%,完成彩电出口金额832.5亿元,同比增长了22.6%。
夏普三大部门的营收总比重为72.03%。若排除液晶部门,前两大部门的营收比为37.32%,仍然占据了较高的比重。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市场,三星、LG都将中国市场定位为重中之重。日本电子巨头松下此前宣称:“失去中国市场,等于失去世界。”另一巨头索尼近日亦宣称不会轻易放弃中国市场。相反,索尼寄期望于唯一有着更大发展空间的中国市场,将其作为海外发展的引擎。
与此同时,西门子、GE、三洋、东芝、日立……这些昔日纵横家电业的外资品牌,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剥离或者淡化家电业务,转而投身其它产业
由于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借助廉价战略崛起,该公司来自三星电子和索尼手机的面板采购量大减。而日本显示器公司想要夺取中国厂商这款蛋糕,正面临多重压力。
除了占据产业链的上游,日本企业也在“老市场”寻找“新机会”。比如,中国的雾霾和环境问题,就让一波日本公司在中国市场焕发生机。
通过近几年的转型和调整,以索尼、松下等为代表的日本家电巨头开始嗅到了春天的气息,但要应对来自美国、韩国和中国科技公司的激烈竞争,实现真正意义 上的复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索尼副会长中钵良治表示,日系国内电视的生产现状是非常严重的。高度依存于电视业务的日系家电三巨头必须加速重组进程。
曾在两家日系企业任职过的前花旗集团亚洲汇率部主管Patrick Perret-Green指出,现在大概只有全面性的文化、社会革命才能够拯救日本。
由于全球经济景气指数下行,松下为确保可周转资金充足、稳定经营,不得不再次进行大规模融资。4大银行团中,松下公司最大的债权银行三井住友将承担约2500亿日元的融资额。
28日下午,目前仍处于整编中的日本半导体巨头瑞萨电子公司宣布,由三菱东京UFJ等4家主要债权银行和NEC等3家主要大股东在内的相关机构已经就总额约2600亿日元的新融资达成合意。
一位在华的电器厂商员工无奈地说:“影响就像用软刀子杀人一样一点点地持续,之前的努力也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崩塌。”
随着日本家电的索尼、松下和夏普等2011财年出现亏损,“日本家电”这个标志着全球传统家电产业最高端、最优秀、最有保证的代名词,正不可遏止地滑向“死亡”。
日本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出货量大幅锐减而日本国内智能手机的整体比率却大幅增长,这就意味着苹果iphone系列、三星手机等产品仍在持续不断蚕食日本智能手机市场。
知情人士透露,即将颁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将以补贴处理企业为主的方式,通过市场化机制,由处理企业将补贴的优势传至回收环节。同时,还有条件地赋予了生产企业申请基金补贴的资格。
日本强震到今天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而影响还远没有结束。核扩散阴影以及频发的余震都给面板行业的复苏带来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