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Marklines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电车销量达到1169.9万辆,同比增长25.5%,渗透率达到18.1%。其中,中国市场保持较高增长。另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电车销量达到832.0万辆,同比增长32.5%,渗透率达到38.6%,其中重卡领域电动化表现亮眼。
光电代替火电,可有效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同时,光伏发电板降低地表风速,能起到防沙治沙的作用,喀什地区发展“绿电”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此外,特斯拉国内工厂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绝大多数在长三角区域,其中底盘系统供应商有数家宁波企业。特斯拉开辟上海临港超级工厂,也是基于供应链处于长三角位置所作出的选择。
“狭路相逢勇者胜”,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谁能笑到最后,或许时间很快就会给出答案。
华鑫证券研报认为,在政策推动下,新能源车市场消费热情将进一步被激发,入门级纯电动车与狭义插混市场有望强势增长。
在销售渠道方面,小米汽车也在积极布局。目前,小米汽车已在全国30座城市的87家门店开业,计划7月新增17家门店,覆盖济南、常州、长春、贵阳4座新城市。这一布局将进一步提升小米汽车的市场覆盖率和品牌影响力。
对于后市走势,乘联会方面表示,在车市新品价格战阶段性降温之下,随着国家“以旧换新”的政策落地实施、各地相应政策措施出台与跟进,市场观望群体消费热情被激发,有益于未来几个月的车市逐步走强。
庞大的现金流以及回升的毛利率给予了比亚迪更大的底气,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汽车产业的价格战不会停止,甚至会从新能源汽车领域向燃油车领域蔓延。在不断的降价下,比亚迪的价格已经与合资油车拉平甚至更低。
聚焦SUV头部阵营,变化显著。3月SUV销量前十榜单比之2月迎来3款新上榜车型;新能源SUV重夺领先优势,占据销榜前四名;1月、2月表现沉寂的比亚迪,迎来爆发,3车携手入榜。
整体来看,今年开年以来,传统新能源各品牌在产品投放、价格调整等方面均积极布局,为即将到来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积蓄力量。近日,东方证券指出,预计以旧换新政策出台后,行业需求将逐步改善,预计中低端乘用车需求有望率先复苏,并将促进行业盈利能力改善。
新能源的风或即将从乘用车市场吹向商用车市场。进入2024年,吉利汽车、潍柴动力、上汽通用五菱等多家公司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动作频频,或宣布发力新能源物流、研发轻卡,或发布新能源商用车。
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价格走势,崔东树认为,随着碳酸锂价格下跌、电池成本降低、造车成本下降,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形成规模效应,电动车产品拥有更多利润空间。在未来几年的高速增长中,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
新能源汽车下乡交出靓丽的成绩单。2月2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车型总销量达到320.8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23倍;新增县域充电设施11.97万台,保有量同比增长73.9%,增量同比增长74.17%。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新能源企业通过自建、共建和租赁等方式灵活配置新型储能,结合系统需求合理确定储能配置规模,提升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容量支撑能力和涉网安全性能。
进入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在不断加速。竞争的加剧,空气中的“火药味”也在不断升,面对着接下来的“厮杀”,异常残酷的现实,正在撩拨着各方的神经。
群山之巅,北风呼啸。一台台“大风车”散布山头,随风“起舞”,唱响了大山深处的绿色低碳“大风歌”。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存在隐忧,用户使用的“痛点”仍在,产业链条未能打通的情况也依然存在,长远来看,这些问题不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难以行稳致远。
1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生产、批发、零售端皆呈现同环比双增长的有力表现,并连续第三个月齐齐站上200万辆关口。1-11月,狭义乘用车生产、批发、零售累计增速继续扩大,分别达到7.4%、8.9%和5.3%,较1-10月各自提升1.9、1.7和2.1个百分点。
乘联会方面表示,作为传统旺季,10月终端优惠及促销政策力度延续。“十一”叠加中秋超长假期,各地方车展及促销活动较多,促进双节期间终端热度增长。“十一”后终端恢复正常销售节奏,市场热度回落明显,但紧随各大电商平台造势,各车企“双十一”促销活动将逐渐提上日程。
具体来看,乘联会介绍,2023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逐月走高趋势。7月以来,乘用车市场处于淡季,但随着大量有竞争力新品的推出,以及汽车促销力度不断加大,8-9月的购车热情持续释放。
一边是新能源车发展迅猛,另一边新能源车企绝大多数陷入亏损困境。时至今日,这种“撕裂感”还在持续——车企在新能源赛道已押注重金布局,但“价格战”越打越凶,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赚钱?
无论对于行业、地方政府还是企业而言,少一个市场参与者,都比多一个要好。甚至有媒体呼吁,仍在布局的企业应果断停止造车,避免在内卷严重的市场中投入过多现金流。
SNE Research分析称,虽然目前LG能源解决方案在除中国外的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保持第一,但宁德时代的强势增长已经对其造成威胁。中国企业根据整车价格差别化战略,将以磷酸铁锂电池(LFP)为中心攻占海外市场。
近两三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成长很快,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已成为外贸出口的中坚力量,同时,储能需求也在不断释放,进一步激活了产业链对碳酸锂的需求。
如今,家电巨头们已然成为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赛道里一支特征鲜明的“战队”。而除了资金实力的比拼外,跨界的背后,还离不开技术研发、人才储备等综合实力的竞争。
而威马汽车也被爆出停工停产、欠薪裁员等情况,而且在3月29日,威马汽车还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股权被执行企业为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冻结股权金额约40.4亿元,冻结期限自2023年3月14日至2026年3月13日。
造车新势力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其必须具备长周期作战能力。想要活到最后,就要提升自己的成本控制能力、资金造血能力以及持续吸引客户的能力。
受双碳以及利润驱使,越来越多的车企、第三方企业加入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行业,其背后的乱象也逐渐暴露。厦大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数以万计的回收企业中,小、散、乱现象严重,他们规模小、工艺简单粗放、三废排放不合规,对环境、安全有较大危害,需要政府加以重视。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将有利于加速行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迅猛。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3534.8亿元,同比增长72%。创新和低碳是“新三样”的主要特点,而这也是技术持续迭代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结果。
事实上,无论大众的ID.系列还是丰田的bZ系列,已经在部分车型上真正做到了“油电同价”。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车型导入,在油电同价的层面上,难免将对仍在亏损的相对弱势的新势力造车企业形成降维打击。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预计今年从中央到地方,新能源汽车仍为政策重点支持方向。另外,配合车企促销活动以及叠加地方政府补贴落地,预计将对车市复苏起促进作用。”王鹏对记者表示,另外,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充电桩、电池技术等基础配套设施也将进一步完善,驱动销量改善,更好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保驾护航。
短期内,原材料价格走高叠加补贴退场影响,企业可能面临成本压力甚至市场洗牌。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底以来,业内一些头部企业对旗下部分新能源车型指导价进行了上调。一些外资品牌逆势降价,抢占市场份额。以小鹏、蔚来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新势力”近日宣布降价,引发业内对新一轮价格战的担忧。
随着碳酸锂产能继续释放和价格持续下滑,碳酸锂供需关系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对上市新能源车企而言,动力电池成本下降,有利于扩大利润空间进而提升产品销量与市占率。
广汽埃安目前依然未摆脱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局面。2022年,广汽埃安最为畅销的两款车型依然是售价20万元以下的Aion S和Aion Y,要在产品定价以及品牌定位上对标蔚小理和特斯拉,广汽埃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外媒在报道中提到,LG新能源方面向供应商提供的长约,包含了利润不能能超过设定范围的罕见条款,供应商对新的合约普遍不满,部分供应商认为,由他们承担电池召回的部分损失,在业内从未有过,供应商认为由他们承担召回损失并不合理,应由电池制造商承担。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国内豪华车零售销量为24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15%;自主品牌乘用车零售销量为87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下降7%;而主流合资品牌乘用车零售销量为54万辆,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23%。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电器最近还发布了2023届秋季校园招聘补录简章,针对2023年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提供技术研发类、制造技术类、经营销售类等多个岗位的招聘需求。
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格力旗下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先导新能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长园科技旗下长园深瑞能源技术(珠海)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入尾声,为冲击年底销量、保护购车消费者权益,多家国内新能源品牌相继推出了保价方案与优惠措施。
一位业内人士曾说,小米若要成功,除非它能成为“价格杀手”或者“创新杀手”。目前,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坡在即,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涨价潮”。在一片涨价潮中,小米汽车能否成为“价格杀手”?而小米汽车遭受质疑的自动驾驶能力,又是否会成为它迈向“创新杀手”路上的阻碍?小米汽车成为世界前五的代价,它又是否能付得起呢?
中国新能源车企正在凭借技术能力,同海外传统汽车企业合作,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据《朝日新闻》24日报道,丰田汽车当天发布与比亚迪公司共同开发的电动汽车BZ3,并计划近期在中国销售。丰田汽车寻求通过与在电动化技术领先的比亚迪进行合作,扩大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电动车占有份额。
恒生科技指数跌3.85%。新能源汽车股跌幅较大,小鹏汽车收跌超9%,理想汽车、蔚来跌超7%。京东、哔哩哔哩、快手跌超5%。
如果说中国人的燃油车价值观是被大众和丰田教育出来的,那么中国人的电动车价值观则是被特斯拉和“蔚小理”们建立的。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形成三股力量:一股力量是以特斯拉和“蔚小理”为代表的头部造车新势力;另一股力量来自比亚迪、五菱宏光和国内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如东风岚图、广汽埃安、吉利极氪、长安阿维塔、北汽极狐、上汽智己等;还有一股力量来自于大众、奔驰、宝马等传统外资品牌。三者虽出身不同,但你追我赶、活力满满,不仅加速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推动着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而且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汽协联合了行业多家企业、研究机构,正在开展《汽车行业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规范》团标制定工作,目的是为了厘清企业边界,明确企业责任,解决企业碳排放核算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有车企选择“All in”新能源,亦有车企在转型新能源一事上“摇摆不定”。
西部证券也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不断提升,车桩比高居不下导致“等桩难”等问题突出。多家车企已应用高电压快充,快充元年乘风而来。
当新能源行业被普遍看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当下,上游的锂矿和电池厂商赚了个盆满钵满,下游整车却是“越卖越亏”。上游“富足”、下游“吃土”,新能源产业链要“劈叉”到几时?
8月份以来,已有东山精密、华阳集团、拓普集团、上声电子、瑞可达、共进股份、铭科精技等30余家上市公司宣布投资、扩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
这意味着,明年国标确定后,“超级快充”还要经历一番洗牌,“一机双枪”或将存在相当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