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该技术的彩电产品已从新兴技术品类跃升为市场主流,其渗透率的快速提高,不仅推动了彩电产品结构升级,更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展望未来,周南预计,下半年家电出口挑战较多,预计全球市场将进入高关税时代,部分新兴市场增速放缓,企业出口表现分化。他建议,家电出口企业平衡好内外销能力;到新兴市场寻找增长动能;更关键是要在绿色、智能产品上不断创新,在不确定性中谋求成长的确定性。
展望2025年下半年,市场不可避免会面对同期高基数所带来的压力,奥维云网(AVC)预测数显示,2025下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销量将达到1680万台,同比下降3.2%,销额将达到722亿元,同比下降3.6%。行业需警惕补贴退坡带来的市场波动,持续聚焦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电市场方面,6月环电主要品类中,净化器、净水器、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线下零售额规模同比分别为上涨42.5%、上涨44.4%、上涨121.3%和上涨27.6%;净化器、净水器、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的均价分为3195元、4910元、4410元和3090元,同比分别为下降7.2%、上涨2.7%、下降5.3%和上涨2.1%。
2025年全球彩电市场在“稳住”2亿台出货量基本盘的背后,技术迭代与市场分化正推动产业深度变革。中国供应链通过Mini LED技术实现高端显示技术的普惠化,北美市场凭借灵活定价维持高端份额,新兴市场则通过本土化策略寻求突破。当前行业已进入"体验为王"的新阶段,单纯追求硬件参数的竞争模式正在失效。未来决胜点在于如何将显示技术创新与家庭场景需求深度融合,重构电视在智能家居中的核心价值。
随着海信、TCL在全球高端电视市场规模不断加大,Counterpoint直言指出:三星即将失去数十年来在电视市场的“垄断性”领导地位。也许未来全球彩电市场不再是三星主导的一超多强的局面,而是呈现出多强并存多极化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均价上涨并非单纯成本传导,而是产品结构优化的直观体现。随着MiniLED、AI电视等创新技术进入普及期,以及85吋+超大屏产品价格下探,消费需求和市场竞争正经历从量向质的价值转型。这种结构性调整或将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具备全产业链布局能力的头部品牌有望持续扩大竞争优势。
在这场消费升级与技术革命的交汇处,中国彩电企业正在书写新的产业逻辑。从被动应对价格内卷到主动引领价值创新,头部品牌的战略转身或许能给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更深远的启示。
在整体市场销量“不振”,但产品技术结构升级在加快的大局面下,或将有利于头部品牌继续夯实基本面,同时也带给中后部品牌更多压力。对此,可以断定今年全球彩电市场强者恒强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
外资品牌如何赢得Z世代、越来越自信的新一代消费者,是其在彩电市场长期扎根的关键。业内专家指出,外资应该放下老资格、拿出新诚意,证明自己不仅品质优秀,也更愿意为中国消费者贴心服务,才能在中国市场接下来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京东方、华星光电和惠科在超大尺寸领域的强劲表现,凸显了中国大陆厂商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未来,随着大尺寸化和高端化趋势的延续,中国大陆厂商将继续引领全球面板市场的发展,推动行业格局的进一步重塑。
未来,中国彩电企业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拓展海外市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视听产品。
在彩电行业中,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竞争,也让押注等离子电视的松下一蹶不振。而如今,又来到了技术更替的又一个周期。
虽然,2025年开年彩电市场“量额齐跌”,但在产品多维度品质升级的推动下,高端竞争更为激烈,消费者对高端产品接受度也显著提升,产品均价来到近年新高点。在这样的局面下,彩电厂商应该以更多的信心和热情来进一步“深耕供给创新”,用更好的产品撬动市场持续增长。围绕“大尺寸、MiniLED、高刷新率以及高能效产品”……这些增量点不断满足消费者持续升级的大屏画质需求,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同时,在彩电市场“越大越香”趋势下,85英寸是起点,更大、超大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真谛”。围绕100英寸及以上超大屏电视,已经在全面打响新一轮客厅巨幕大战。京东方在百吋巨幕面板市场的“领先”,或将让京东方在“超大屏”市场的争夺赛中占据“有利身位”。
市场萎缩+自身产品没有显著创新,这导致彩电新品牌“撞到地板上”。这种格局符合基本的比较规律。目前,彩电行业的发展,依然处于传统品牌为主导的阶段。小米的成功即是个例,也是对有限的新品牌空间的强势挤占。结合海信、TCL和创维的子品牌推出,彩电行业“僧多粥少”局面将长期继续,弱势品牌逐渐退出是理想的选择。
虽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但从内部看,结构升级必将成为明年彩电市场的确定性发展趋势,大尺寸、Mini LED、高能效产品渗透率的持续走高,将会带动2025年中国彩电市场的零售额进一步提升。
从三星和LG在全球高端电视表现来看,这两者能够占据领先,主要是因为重点押注QLED和OLED这两项技术“有关”。其中,OLED电视韩系拥有绝对优势,进而也拉升了二者的品牌形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接下来国内彩电品牌要在全球市场做到有量也有质,需要在重点依靠miniLED、激光显示以及百吋巨幕micro LED等高端新品类的崛起“契机”,通过新赛道,实现新布局,建立新地位。
业内人士指出,大屏普及、mini LED高端和品牌软实力向上三大趋势,将是未来国内外彩电竞争的核心点所在。
上半年彩电品牌份额变化和出货量变化的核心看点是“谁的低价格大屏更猛”。这是外资四强份额下降,以及国内TCL、创维、康佳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长期看,本土品牌的软价值升级是大趋势,海信、TCL、华为等均受益于这一趋势。所以,扣住大屏普及、mini LED高端和品牌软实力向上三大趋势,将是未来国内彩电竞争的核心点所在。
“过去5年TCL海外营收从590亿元增长到1253亿元,年均增长17.6%;同期出口额从90亿美元增长到173亿美元,年均增长15.2%,实现了扩大海外业务和增加出口相互促进。”李东生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介绍。
群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量达320万台,较2022年成长10.7%,预计2024年出货560万台,年增73.3%。群智咨询预估,在中国市场积极开发Mini LED背光电视市场、并加速降低成本下,2025年全球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规模将达750万台,有望超过OLED电视,成为全球高端电视市场的主流。
未来,彩电企业如何进一步谋局超大屏,以多种显示技术前瞻布局,持续抢占彩电尺寸变大,形态升级的机遇,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元和差异化市场需求,赋予产品更多的消费观和价值内涵,将是行业主要竞争点。
而在线上市场,75英寸电视的销量份额同比增长了6.8%,达到了19.9%,仅次于65英寸电视的20.6%,两者的受欢迎程度几乎不相上下。
业内人士认为,虽618彩电规模有望“复苏回暖”,但是彩电厂商要想在618“翻身”就必须要有更精细的竞争战略,为消费者定制开发出更多“差异化”的产品,这样才能真正有机会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中“占位”。如果不能在供给侧真正实现个性、升级和让利,618行情到底会如何还不好提前下定论。
此外,作为电视的上游行业,3月以来全球电视面板市场呈现全面价格上涨趋势,多个尺寸面板价格上涨显著。近期,消费电子面板股集体走强,TCL科技、沃格光电、维信诺等纷纷涨停。业内预计,4月份各尺寸电视面板价格还将进一步上涨,涨幅与3月份相仿。
而Mini LED电视在今年元春市场线上零售额份额为5.6%,较去年同期增长1.5个百分点;线下Mini LED市场零售额份额为16.8%,较去年同期增长8.3个百分点;相反,8K和OLED电视则继续“沉闷”,预计2024年将即是迎来“向上”趋势也不会是剧烈的变化。
以上为2024年开年中国彩电市场表现,但从长远来看,结构升级仍是助推中国彩电行业向上生长的根本力量所在。伴随消费者品质化需求的提升,彩电产品更新迭代加快,通过精准掌握消费者偏好,严格把控产品品质,积极开拓创新,彩电行业未来前景可期。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中国彩电市场迎接开门红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是体育赛事大年,多项国际赛事在今年打响,继开年的卡塔尔亚洲杯之后,还将上演德国欧洲杯以及巴黎奥运会等重量级赛事。与此同时,彩电板块的科技创新对彩电出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业内专家认为,现如今技术进程、产业链波动、国内外市场分化等多重原因,都将左右彩电企业的业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已逐渐成为金科玉律,彩电行业的复苏有赖于在多个方向与领域中灵活应对,危中寻机。
彩电业难做,年年继续做。对于中国彩电企业来说,由于国内电视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更大空间仍然在海外市场,沉着应对才能实现龙年在全球市场龙腾虎跃的愿景。
Mini LED电视逆势高增是其中一大亮点,这意味着彩电的普及迈向更高阶,同时,伴随彩电行业应用场景的革新,过去传统显示器行业与彩电行业之间的技术壁垒正被快速打破,新一轮彩电之争刚刚拉开帷幕。
10月25日上午,海信视像涨2.05%至22.39元/股;TCL电子跌2.08%至2.82港元/股。
除了游戏电视之外,大屏电视、8K电视以及Mini-LED电视都承载了彩电行业的增长以及盈利期望。彩电市场重回上升通道尚存在困难,企业唯有放弃规模,追求利润,才能成功穿越周期。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由于彩电的多元化属性,高端化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会体现在超大屏、音画性能、内容丰富度、人机交互便利性、家居融合等多个场景方面,即高端无短板。”
长虹多媒体公司总经理李春川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长虹已形成电视、移动屏、智能手表、显示器、商显屏和音响等六大核心品类,并以此六大核心品类为基础持续发掘智慧客厅、智慧教育、智慧安防以及智慧出行等场景。此外公司还要进一步向外扩展,在VR/AR、Micro LED、全息显示等领域持续坚定投入研发,打造泛多元场景下的产品阵列。
“目前国产品牌与国际高端品牌处在同一起跑线。国内家电厂商出海的优势首先是,处在供应链的全球中心,成本领先;其次,领先的国内品牌在母体市场具有可观的规模,这可以增强成本弹性和统筹产品规划。当然,海外市场需要克服的是品牌认知、国情文化差异以及专利风险。”董敏说。
有关分析认为,随着互联网电视品牌的逐渐退潮,国产彩电龙头品牌正通过高端化、场景化、全球化的转型与布局,走出一波逆势飞扬的独立行情。
电视机厂商应立足主业,提高电视机的功能、性能和硬件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出色的音质、画质,从而在市场中赢得竞争。
当前,全球彩电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洗牌,马太效应不断加剧,TOP5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彩电品牌不断崛起,在TOP5品牌占有席位,且份额在不断提升,甚至在个别月份中占领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宝座。这背后不仅仅是个别品牌的胜利,更是整个产业的胜利,中国彩电产业在全球的地位越发重要,尤其是在LCD面板板块,全球彩电品牌都将对中国大陆面板厂产生依赖。全球彩电产业链的格局已经发生重大改变。
近期,部分市场机构相继发布2023年上半年彩电市场相关报告。多份报告显示,中国家庭彩电尺寸正变得越来越大。
OLED电视将成为市场的竞争主力,据韩媒The Elec报道,市调机构预测称,到2025年,OLED电视面板的年出货量将超1000万片。该机构预测,OLED电视面板的出货量今年将跌至580万片,达到最低点后,明年将反弹,并从2025年开始开启1000万片时代,并将持续增长至2028年。
为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长虹CHiQ ME也对颜色进行了丰富,拥有皓月白、桃夭粉、芝兰紫、黄梁白、豆蔻绿、葱倩绿、青黛橙等多种配色扔掉手机,自在CHiQ ME!
这或许就是如今中国彩电行业的悲哀吧。
彩电面板出货整体向大、强者恒强的局面在上半年继续强化。这与产能分布和世代线领先性有必然关系。在目前全球显示面板缺乏新线投资的背景下,预计未来我国大陆企业将持续主导彩电消费的技术基本面。
为满足消费者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推动彩电行业向大屏化、高端化和家居化升级,正成为彩电市场扭转颓势的新动力。
奥维云网表示,从消费结构来看,服务型消费和商品消费复苏程度相差较大,其中耐用品消费如家电类仍然处于缓慢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