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品牌如何赢得Z世代、越来越自信的新一代消费者,是其在彩电市场长期扎根的关键。业内专家指出,外资应该放下老资格、拿出新诚意,证明自己不仅品质优秀,也更愿意为中国消费者贴心服务,才能在中国市场接下来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京东方、华星光电和惠科在超大尺寸领域的强劲表现,凸显了中国大陆厂商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未来,随着大尺寸化和高端化趋势的延续,中国大陆厂商将继续引领全球面板市场的发展,推动行业格局的进一步重塑。
未来,中国彩电企业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拓展海外市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视听产品。
在彩电行业中,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竞争,也让押注等离子电视的松下一蹶不振。而如今,又来到了技术更替的又一个周期。
虽然,2025年开年彩电市场“量额齐跌”,但在产品多维度品质升级的推动下,高端竞争更为激烈,消费者对高端产品接受度也显著提升,产品均价来到近年新高点。在这样的局面下,彩电厂商应该以更多的信心和热情来进一步“深耕供给创新”,用更好的产品撬动市场持续增长。围绕“大尺寸、MiniLED、高刷新率以及高能效产品”……这些增量点不断满足消费者持续升级的大屏画质需求,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同时,在彩电市场“越大越香”趋势下,85英寸是起点,更大、超大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真谛”。围绕100英寸及以上超大屏电视,已经在全面打响新一轮客厅巨幕大战。京东方在百吋巨幕面板市场的“领先”,或将让京东方在“超大屏”市场的争夺赛中占据“有利身位”。
市场萎缩+自身产品没有显著创新,这导致彩电新品牌“撞到地板上”。这种格局符合基本的比较规律。目前,彩电行业的发展,依然处于传统品牌为主导的阶段。小米的成功即是个例,也是对有限的新品牌空间的强势挤占。结合海信、TCL和创维的子品牌推出,彩电行业“僧多粥少”局面将长期继续,弱势品牌逐渐退出是理想的选择。
虽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但从内部看,结构升级必将成为明年彩电市场的确定性发展趋势,大尺寸、Mini LED、高能效产品渗透率的持续走高,将会带动2025年中国彩电市场的零售额进一步提升。
从三星和LG在全球高端电视表现来看,这两者能够占据领先,主要是因为重点押注QLED和OLED这两项技术“有关”。其中,OLED电视韩系拥有绝对优势,进而也拉升了二者的品牌形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接下来国内彩电品牌要在全球市场做到有量也有质,需要在重点依靠miniLED、激光显示以及百吋巨幕micro LED等高端新品类的崛起“契机”,通过新赛道,实现新布局,建立新地位。
业内人士指出,大屏普及、mini LED高端和品牌软实力向上三大趋势,将是未来国内外彩电竞争的核心点所在。
上半年彩电品牌份额变化和出货量变化的核心看点是“谁的低价格大屏更猛”。这是外资四强份额下降,以及国内TCL、创维、康佳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长期看,本土品牌的软价值升级是大趋势,海信、TCL、华为等均受益于这一趋势。所以,扣住大屏普及、mini LED高端和品牌软实力向上三大趋势,将是未来国内彩电竞争的核心点所在。
“过去5年TCL海外营收从590亿元增长到1253亿元,年均增长17.6%;同期出口额从90亿美元增长到173亿美元,年均增长15.2%,实现了扩大海外业务和增加出口相互促进。”李东生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介绍。
群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量达320万台,较2022年成长10.7%,预计2024年出货560万台,年增73.3%。群智咨询预估,在中国市场积极开发Mini LED背光电视市场、并加速降低成本下,2025年全球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规模将达750万台,有望超过OLED电视,成为全球高端电视市场的主流。
未来,彩电企业如何进一步谋局超大屏,以多种显示技术前瞻布局,持续抢占彩电尺寸变大,形态升级的机遇,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元和差异化市场需求,赋予产品更多的消费观和价值内涵,将是行业主要竞争点。
而在线上市场,75英寸电视的销量份额同比增长了6.8%,达到了19.9%,仅次于65英寸电视的20.6%,两者的受欢迎程度几乎不相上下。
业内人士认为,虽618彩电规模有望“复苏回暖”,但是彩电厂商要想在618“翻身”就必须要有更精细的竞争战略,为消费者定制开发出更多“差异化”的产品,这样才能真正有机会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中“占位”。如果不能在供给侧真正实现个性、升级和让利,618行情到底会如何还不好提前下定论。
此外,作为电视的上游行业,3月以来全球电视面板市场呈现全面价格上涨趋势,多个尺寸面板价格上涨显著。近期,消费电子面板股集体走强,TCL科技、沃格光电、维信诺等纷纷涨停。业内预计,4月份各尺寸电视面板价格还将进一步上涨,涨幅与3月份相仿。
而Mini LED电视在今年元春市场线上零售额份额为5.6%,较去年同期增长1.5个百分点;线下Mini LED市场零售额份额为16.8%,较去年同期增长8.3个百分点;相反,8K和OLED电视则继续“沉闷”,预计2024年将即是迎来“向上”趋势也不会是剧烈的变化。
以上为2024年开年中国彩电市场表现,但从长远来看,结构升级仍是助推中国彩电行业向上生长的根本力量所在。伴随消费者品质化需求的提升,彩电产品更新迭代加快,通过精准掌握消费者偏好,严格把控产品品质,积极开拓创新,彩电行业未来前景可期。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中国彩电市场迎接开门红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是体育赛事大年,多项国际赛事在今年打响,继开年的卡塔尔亚洲杯之后,还将上演德国欧洲杯以及巴黎奥运会等重量级赛事。与此同时,彩电板块的科技创新对彩电出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业内专家认为,现如今技术进程、产业链波动、国内外市场分化等多重原因,都将左右彩电企业的业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已逐渐成为金科玉律,彩电行业的复苏有赖于在多个方向与领域中灵活应对,危中寻机。
彩电业难做,年年继续做。对于中国彩电企业来说,由于国内电视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更大空间仍然在海外市场,沉着应对才能实现龙年在全球市场龙腾虎跃的愿景。
Mini LED电视逆势高增是其中一大亮点,这意味着彩电的普及迈向更高阶,同时,伴随彩电行业应用场景的革新,过去传统显示器行业与彩电行业之间的技术壁垒正被快速打破,新一轮彩电之争刚刚拉开帷幕。
10月25日上午,海信视像涨2.05%至22.39元/股;TCL电子跌2.08%至2.82港元/股。
除了游戏电视之外,大屏电视、8K电视以及Mini-LED电视都承载了彩电行业的增长以及盈利期望。彩电市场重回上升通道尚存在困难,企业唯有放弃规模,追求利润,才能成功穿越周期。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由于彩电的多元化属性,高端化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会体现在超大屏、音画性能、内容丰富度、人机交互便利性、家居融合等多个场景方面,即高端无短板。”
长虹多媒体公司总经理李春川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长虹已形成电视、移动屏、智能手表、显示器、商显屏和音响等六大核心品类,并以此六大核心品类为基础持续发掘智慧客厅、智慧教育、智慧安防以及智慧出行等场景。此外公司还要进一步向外扩展,在VR/AR、Micro LED、全息显示等领域持续坚定投入研发,打造泛多元场景下的产品阵列。
“目前国产品牌与国际高端品牌处在同一起跑线。国内家电厂商出海的优势首先是,处在供应链的全球中心,成本领先;其次,领先的国内品牌在母体市场具有可观的规模,这可以增强成本弹性和统筹产品规划。当然,海外市场需要克服的是品牌认知、国情文化差异以及专利风险。”董敏说。
有关分析认为,随着互联网电视品牌的逐渐退潮,国产彩电龙头品牌正通过高端化、场景化、全球化的转型与布局,走出一波逆势飞扬的独立行情。
电视机厂商应立足主业,提高电视机的功能、性能和硬件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出色的音质、画质,从而在市场中赢得竞争。
当前,全球彩电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洗牌,马太效应不断加剧,TOP5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彩电品牌不断崛起,在TOP5品牌占有席位,且份额在不断提升,甚至在个别月份中占领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宝座。这背后不仅仅是个别品牌的胜利,更是整个产业的胜利,中国彩电产业在全球的地位越发重要,尤其是在LCD面板板块,全球彩电品牌都将对中国大陆面板厂产生依赖。全球彩电产业链的格局已经发生重大改变。
近期,部分市场机构相继发布2023年上半年彩电市场相关报告。多份报告显示,中国家庭彩电尺寸正变得越来越大。
OLED电视将成为市场的竞争主力,据韩媒The Elec报道,市调机构预测称,到2025年,OLED电视面板的年出货量将超1000万片。该机构预测,OLED电视面板的出货量今年将跌至580万片,达到最低点后,明年将反弹,并从2025年开始开启1000万片时代,并将持续增长至2028年。
为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长虹CHiQ ME也对颜色进行了丰富,拥有皓月白、桃夭粉、芝兰紫、黄梁白、豆蔻绿、葱倩绿、青黛橙等多种配色扔掉手机,自在CHiQ ME!
这或许就是如今中国彩电行业的悲哀吧。
彩电面板出货整体向大、强者恒强的局面在上半年继续强化。这与产能分布和世代线领先性有必然关系。在目前全球显示面板缺乏新线投资的背景下,预计未来我国大陆企业将持续主导彩电消费的技术基本面。
为满足消费者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推动彩电行业向大屏化、高端化和家居化升级,正成为彩电市场扭转颓势的新动力。
奥维云网表示,从消费结构来看,服务型消费和商品消费复苏程度相差较大,其中耐用品消费如家电类仍然处于缓慢增长阶段。
面板产业与下游产业随即进入了博弈期。为了抬升液晶面板价格,面板厂陆续宣布减产计划以调节市场供需情况。如今随着市场重新进入供需平衡的状态,加之下游终端需求回暖的情况下,电视面板的价格进入上行周期。
尽管出货量下跌,大尺寸面板出货面积预计将在2023年同比增长1.7%,而此前的预测为同比增长3%。预计京东方将在2023年以33.5%的市场份额占据大尺寸TFT液晶面板出货量榜首,随后是占比13.5%的群创和占比11.5%的华星光电。
苏迪曼杯、大运会、亚运会,体育之年长虹大显身手。纵观这些年,从低频到高频的流变,是科技长虹携手体育营销不断奔赴更高阶段的印证。
据奥维云网(AVC)线上推总数据显示,2023年618期间(23W23-23W25:2023.05.29-2023.06.18),中国彩电线上市场零售量规模为249.9万台,同比下降12.9%;零售额规模为79.7亿元,同比增长5.1%。
长虹超脑的发布,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更加智能的使用体验,带来了电视应用的更多可能。据悉,6月15日,搭载长虹超脑的部分电视,已经面向全球用户进行公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长虹电视终端进行体验。
以人类有限的想象力,面对未来无限的应用场景,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真实模样,唯有以开放的姿态相互连接,真正做到无界,智能设备才能有阵地,方能有未来。
相较于技术升级,彩电行业更需要做的是需求升级和场景创新,通过打造不可替代的场景模式来重塑“客厅经济”,而这个过程将会是漫长的。而打造彩电自身的优质独家内容,或许是条捷径。
一季度全球电视行业“开局不利”,除受到全球经济增速仍处于低位的影响外,居民消费能力尚未完全恢复,对于采购大型耐用家电产品依然保持谨慎态度也是重要原因。
虽然彩电市场承压前行,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市场,依然充满机遇和期待。我国电视行业这些方面肯定是未来的趋势,抓住这几点发展机遇,肯定会迎来逆势恢复,共同推动我国电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进入2023年,彩电市场回暖信号明显,尤其在春节之后,线上市场销售量、线下市场销售额均实现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