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冰在今年5月就表示,小米空调今年目标要排到第三名,到2030年要做进前两名,目前看来正在逐步达成。
《全球智能汽车竞争格局》报告显示,具备生态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占据智能出行与家庭融合市场50%以上的新增收入;波士顿咨询同期预测,2030年人车家生态占智能市场增量比重将达58%。分析认为,人车家生态的实质是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的系统性争夺,谁能主宰“人车家生态”,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先拔头筹。
7月29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公布。该榜单以企业营业收入为主要排名依据,今年上榜门槛提升至322亿美元。其中,多家家电企业赫然在列,展现了家电行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7月11日,小米官网显示,原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王晓雁已升任高级副总裁。有知情人士透露,王晓雁的晋升或与今年小米业务的亮眼表现有关。
事实上,小米汽车自上市以来销售热度持续攀升。在笔者看来,小米汽车的成功,搅动了中国汽车产业这片深海。
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就YU7价格会比SU7涨多少一事回应称:“网上有不少人在猜YU7标准版比SU7标准版贵两万到三万,我已经公开否认过,因为YU7标准版配置很高,放在行业里,相当于友商的Max版甚至Ultra版的配置。”
传统家电巨头们面临选择:是像海尔那样拥抱竞争,如美的那样贴身肉搏,还是如格力般筑起防线。无论选择哪条路,这场由小米掀起的行业变革浪潮,已经让平静多年的家电江湖风起云涌。
实际上,尽管格力与小米市场份额仍有较大距离,但外界对双方的“恩怨”显然更为关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多次在公开场合将矛头直指小米,如疑似指责小米偷技术,挖人,并“内涵”雷军将自己包装成科技领导者;更在临时股东大会上为强调格力造车实力,谈及让雷军陷入争议的小米汽车事故。
今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称:“美的、海尔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们需要认真向这些优秀企业学习。”在此前举行的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曾表示,小米的家电业务现已成为公司的战略重心,对此他深感自豪。
广汽丰田官方微博发布信息称,广汽丰田与华为深化合作2.0上线,从车机点到点合作,升级到全域面到面合作。6月12日,合资合作最高“界”要来了。
小米自进入空调市场以来,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极致的性价比策略,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小米的加入,不仅加剧了空调行业的竞争,更在价格战和运营模式方面为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行业红海,传统家电巨头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方洪波在股东大会上坦言:“美的没有形成自己的护城河。”这一罕见的坦诚表态揭示了家电企业的发展困境。
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宜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新增开庭公告,该案件将于6月13日在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小米大家电业务从来不担心价格战,我们的产品、硬件、智能化都要强很多,渠道效率也要高很多,从成本和效率来看,价格战对小米没有影响。”卢伟冰表示。
“从小米的内部来看,我们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今天我还在想:我们的第一家大家电工厂要尽快开出来;我们的冰箱、洗衣机的工厂什么时候开始建?我们的核心器件还没有完全实现自研……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去做。因此,对于现在大家看到的小米大家电高速增长,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卢伟冰说道。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家电行业竞争已从价格博弈转向规模韧性、技术壁垒与全球化深度的综合较量,小米家电能否继续突围,将取决于其对品质、创新与生态闭环的深度把控。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正如美的方洪波此前在谈到小米竞争话题时所说的“很长一段时间,家电行业的格局有点固化了,大家甘于现有格局,相安无事,小米进来对家电行业是好事”那样,家电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竞合变化。
在玄戒O1发布之后,高端手机俱乐部能否迎接新的成员?
扎根光谷,小米还将在汉建设万人研发中心、大家电全球总部,小米智能家电生态链将在武汉加速形成。
自去年以来,小米家电就向家电市场发起“猛攻”,进入2025年,这股势头更是有增无减,随着小米家电的步伐再次加快,行业格局会迎来怎样的变化?
对此,有家电行业人士表示:这几年电视行业形势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游戏电视、AI电视各种新品层出不穷,新品牌也乘势而上,营销手段也发生很大变化;最终希望品牌之间理性竞争,真正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而卷起来,这才是多赢的局面。
小米日前内部宣布,在手机部产品部组织架构下成立芯片平台部,任命秦牧云担任芯片平台部负责人,向产品部总经理李俊汇报。
然而,从财报上看,小米的主要收入依然来自手机,2024年第三季度,这一块的占比仍超过50%。虽然AI、物联网、新能源汽车这些领域看起来很美,但实际贡献却有限。如果未来几年,小米在这些领域不能迅速取得突破,那么高估值就可能成为压垮小米股价的“稻草”。
尽管美的集团表示清仓小米股票是出于正常的投资考虑,但市场普遍认为,这一操作可能与双方在家电和汽车领域的竞争加剧有关。
事实上,双方在机器人、汽车等领域也有着业务上的重合,这势必会倒逼美的更快速的适应互联网,从根本上出发应对挑战。
财报出炉后,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第一时间在微博发文表示,这是“史上最强年报”。从二季度“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到三季度“史上最强业绩”,再到此次的“史上最强年报”,小米不断刷新记录的背后,都发生了什么?
2024年全年,总收入达到3659亿元,同比增长35.0%;净利润为236亿元,同比增长34.9%。经调整净利润为272亿元,同比增长41.3%。
根据此前信息,小米智能家电工厂位于武汉新城,规划六大核心分厂,全面覆盖家用及中央空调的装配生产。
尽管如此,“重仓”企业家IP的打造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引发公众反感和品牌危机。若一名企业家的言行失当或引起两极分化的争议,可能引发公众反感和讨厌,导致“因一个人,讨厌一个品牌”的负面效应,而这种负面效应会给企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流量“反噬”,对企业和企业家个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营销企业家IP对企业团队运作来说,都是一项巨大考验,企业在打造企业家IP时,要根据企业气质、企业家个人特质打出“差异牌”,同时需要谨慎权衡利弊,制定合适的策略。
从手机、家电、再到汽车,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图正在徐徐铺开。分析人士认为,这将会成为小米在近几年乃至未来很长时间的一个“杀手锏”。
业内人士认为,自建工厂对小米的意义并不是冲击高端,而是在内卷时代下,赚互联网企业曾经不屑的“辛苦钱”。事实上,2023年,小米互联网服务贡献的毛利润已经降低到小米整体毛利润的38%,相比6年前,少了10个百分点。
银河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全球化是家电产业的长期增长点,政策刺激是家电内需的稳定因素。业内专家预测,2025年将是中国家电企业全球化进程的关键节点。在这场全球化竞赛中,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在后面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发布微博表示,小米将在本月底正式发布米家中央空调,并直接对标行业标杆大金空调。
也有观点认为,自建工厂能够让小米空调取得一定的主动权,但能否真正实现自产自研,解决目前产品投诉率高的问题,仍然需要时间验证,从长远角度来看,小米家电想要站稳并向头部品牌发起挑战,产品品质、核心科技以及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仍然是重中之重。
今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公布了该工厂建设的最新进展,开工仅两个多月,这一占地面积 751 亩的工厂,项目主体建设进度已达到 60%。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及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今日于微博平台透露,“近期消费电子进国补的政策很受大家关注,这几天小米手机日销量已达到了国补前的4倍,进店人数也上涨了55%。”
对此,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微博发文称,“A做了关于2025年的五大猜想,请问被A猜想的两个企业该如何回应?以下三个选一个吧,朋友们你会选哪个?1:谁的猜想问谁去!(对熟悉的朋友口语版)2:企业不对第三方猜想发表评论(通用版)3:几点了,几个菜?(假装还没睡醒版)。”
对于新车发布,特斯拉发文放话表示:“尽管对比,能够超越Model Y的,只有焕新Model Y。”对此,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微博回应:“好的。”
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小米这一波商标的注册,是不是在为未来新车做储备。
卢伟冰表示,小米手机业务在过去一年中持续成长,2024年全球出货量预计将增加2350万台,全年预估出货量将达到1.7亿台。这一数字比去年提升了16%,显示出小米手机在全球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根据林世伟的说法,在他看来,小米的大家电相对来说份额还是较低的,还处于提升阶段。“所以我觉得第一,我们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其实还是有很大的提升潜力。第二就是我们还是在看海外的机会。海外的大家电机会我们还没有开始开拓,这个也会对我们大家电业务带来更多的增长。”林世伟称。
来自互联网的跨界竞争者,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当前,家电业运营越来越注重‘以用户为中心’。把用户需求作为企业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成为市场赢家。”丁少将分析认为,对家电业发展来说,未来专利技术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同样重要,“先行者”与“新势力”各有所长,彼此间应相互借鉴与学习。
小米和格力频繁“开战”的背后,代表的或许是家电新老势力的交锋。
在一档名为《珍知酌见》的栏目中,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节目中表示,小米最近因为专利侵权赔了格力50万,董明珠非常自信地说:“我可以说格力是世界最好的空调,我们有十几万项的专利”。
业内人士认为,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自建工厂能否解决小米高投诉率的问题,仍然有待验证。自建工厂能够让小米空调取得一定的主动权,但长期来看,仍然需要以产品品质和核心科技服众。
该地块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一路以北,王庄路以东,廖家湾街以南,占地面积约36.7万平方米(约551亩),土地用途工业用地(行业类别:C3851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出让年限50年。地块要求固定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年产出强度不低于1200万元/亩,年亩均税收强度不低于50万元,竞得人应于土地出让合同签订之日起半年内开工,开工之日起两年内竣工。
对此,有行业人士认为,近几年,大家说的最多的都是家电行业触碰到发展天花板,创新也是乏善可陈的尴尬,在这种情况下,小米家电的入局或许能起到鲶鱼作用,让家电行业重新涌现出活力,推动行业“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