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国内在大家电板块仍算不上完全体的小米,全球市场上的小米更具成长性。全球市场的竞争逻辑截然不同,传统家电品牌在中国市场积累的品牌优势以及规模优势难以在全球市场发挥作用。而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小米”品牌凭借智能手机业务,在全球市场具有一定的品牌认知度,这是小米大家电登陆欧洲时无法忽视的优势。
小米集团 2025 年第二季度总收入达 1160 亿元,同比增长 30.5%,创下历史新高;公司净利润为 119 亿元,同比增长 134.2%;经调整净利润为 108 亿元,同比增长 75.4%。
这种下意识的信任源于多年市场验证的积累,让格力暂时还没到需要应对焦虑的时候。但面对行业变革与新势力冲击,如何在坚守中高端品控的同时兼顾性价比需求,如何将终端信任转化为更稳定的客流,都是格力必须面对的长期课题。
小米的十年包修,是一次“借用格力语言体系”的巧妙模仿。而格力的渠道改革与多元化,则是一次“能否学到小米经验”的艰难自问。两者看似针锋相对,其实揭示了一个更大的命题——互联网逻辑与制造逻辑的碰撞中,谁能真正跨越边界,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空调江湖中掌握主动权。
爱企查显示,小米已申请注册“小米妙享”“妙享”“妙想澎湃“等商标,国际分类涉及科学仪器、网站服务、通讯服务等。
中研普华研究员洪前进认为,中国家电企业实现“产业链出海”的深层突破,需着力构建本地化研发与创新体系,可通过设立区域研发中心,针对特定环境开发定制化产品。同时,实施双品牌战略,在大众市场以性价比产品快速渗透,在高端市场通过技术溢价和服务升级重塑品牌形象。此外,同步布局智能家居生态,与本地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发物联网平台,抢占智慧产业高地。
王腾表示:“很惭愧跟大家说声抱歉,过去犯了一些错误,接受该有的代价。感谢雷总和公司各位领导过去多年的培养和信任,非常不舍离开。未来仍然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小米,支持REDMI。感谢很多朋友的支持,先休息一段时候再重新开始!”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一些猜测。有传闻称知名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是王腾的马甲,但此前王腾曾公开与该博主的对话视频,澄清了这一传闻。据了解,"数码闲聊站"会爆料各大品牌数码新品资讯,目前拥有300多万粉丝,转评赞超过8000万。
符静称,“好电芯”会使用优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外壳材料,通过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和严格的生产车间环境(温湿度、洁净度等)控制,并有严格的质检环节,保证其出厂电芯的质量及各批次产品的一致性。 质量一般的电芯则通常会在上述环节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甚至为了节约成本出现回收电芯当作新电芯使用的情况。
业内人士指出,表面上,这似乎只是一次广告口水战的延伸,但细细剖析,却折射出跨国企业在不同市场中的差异化策略。在中国市场,苹果与三星面对小米等国产品牌的“对比营销”往往保持冷静克制;而在印度,它们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强硬手段。
小米正式发布小米澎湃OS 3,将于2025年8月29日为首批Beta机型开启陆续推送,覆盖Xiaomi 15系列、Xiaomi Pad 7S Pro 12.5、Xiaomi Pad 7 Pro、REDMI K80 Pro、REDMI K80 至尊版,并将陆续为更多机型开启推送。
“这段时间,跟团队一起讨论大家电未来5年的战略,再次明确了2030年进入大家电头部品牌的目标,空调业务做到中国市场前二。”卢伟冰表示。
这位格力高管呼吁卢伟冰:“下次转发微博前,若能以同样认真的态度多核实一下内容的真伪,想必会让您传递的信息更有价值。毕竟,制造业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行业里少一些虚假的转发,多一分踏实与清朗。”
美的的选择,不仅关乎自身的增长,更能引导中国家电向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中国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样本。
此前有数据称,小米空调线上销量已超越格力,卢伟冰转发了这个消息,而随后格力高管朱磊发布的数据显示格力远远超过小米。
8月25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朱磊Gree 再次发文谈近日空调销量排名争议。
从这个角度来看,想要真正撼动空调行业固化的市场格局,小米仍需加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线下渠道的建设,而这些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
随着汽车交付量攀升、手机高端化深化,小米能否在存量市场中开辟新增长极,或许答案就在下一个季度的交付数据中。
卢伟冰表示,上半年空调价格战还是比较的激烈,没想到行业老大哥们对小米这么重视,下起手来还非常的重。但即便如此,小米家电业务依然保持猛增的势头,第二季度大家电的收入同比增长66.2%,预计空调出货量超过54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60%,创历史新高。
一则关于小米空调销量的消息广为流传,同时也引起了广泛争议,两种不同数据和不同声音,各执一词。在隔空交锋之间,揭示出了当前空调市场的白热化竞争。
小米集团(HKEX: 1810)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总收入达到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增长134.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经调整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增长75.4%。
作为小米继北京汽车工厂、亦庄手机工厂后的第三座智能生产基地,武汉工厂弥补了小米在智能家电方面的制造缺口,推动“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形成闭环。
卢伟冰在今年5月就表示,小米空调今年目标要排到第三名,到2030年要做进前两名,目前看来正在逐步达成。
《全球智能汽车竞争格局》报告显示,具备生态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占据智能出行与家庭融合市场50%以上的新增收入;波士顿咨询同期预测,2030年人车家生态占智能市场增量比重将达58%。分析认为,人车家生态的实质是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的系统性争夺,谁能主宰“人车家生态”,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先拔头筹。
7月29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公布。该榜单以企业营业收入为主要排名依据,今年上榜门槛提升至322亿美元。其中,多家家电企业赫然在列,展现了家电行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7月11日,小米官网显示,原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王晓雁已升任高级副总裁。有知情人士透露,王晓雁的晋升或与今年小米业务的亮眼表现有关。
事实上,小米汽车自上市以来销售热度持续攀升。在笔者看来,小米汽车的成功,搅动了中国汽车产业这片深海。
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就YU7价格会比SU7涨多少一事回应称:“网上有不少人在猜YU7标准版比SU7标准版贵两万到三万,我已经公开否认过,因为YU7标准版配置很高,放在行业里,相当于友商的Max版甚至Ultra版的配置。”
传统家电巨头们面临选择:是像海尔那样拥抱竞争,如美的那样贴身肉搏,还是如格力般筑起防线。无论选择哪条路,这场由小米掀起的行业变革浪潮,已经让平静多年的家电江湖风起云涌。
实际上,尽管格力与小米市场份额仍有较大距离,但外界对双方的“恩怨”显然更为关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多次在公开场合将矛头直指小米,如疑似指责小米偷技术,挖人,并“内涵”雷军将自己包装成科技领导者;更在临时股东大会上为强调格力造车实力,谈及让雷军陷入争议的小米汽车事故。
今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称:“美的、海尔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们需要认真向这些优秀企业学习。”在此前举行的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曾表示,小米的家电业务现已成为公司的战略重心,对此他深感自豪。
广汽丰田官方微博发布信息称,广汽丰田与华为深化合作2.0上线,从车机点到点合作,升级到全域面到面合作。6月12日,合资合作最高“界”要来了。
小米自进入空调市场以来,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极致的性价比策略,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小米的加入,不仅加剧了空调行业的竞争,更在价格战和运营模式方面为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行业红海,传统家电巨头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方洪波在股东大会上坦言:“美的没有形成自己的护城河。”这一罕见的坦诚表态揭示了家电企业的发展困境。
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宜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新增开庭公告,该案件将于6月13日在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小米大家电业务从来不担心价格战,我们的产品、硬件、智能化都要强很多,渠道效率也要高很多,从成本和效率来看,价格战对小米没有影响。”卢伟冰表示。
“从小米的内部来看,我们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今天我还在想:我们的第一家大家电工厂要尽快开出来;我们的冰箱、洗衣机的工厂什么时候开始建?我们的核心器件还没有完全实现自研……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去做。因此,对于现在大家看到的小米大家电高速增长,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卢伟冰说道。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家电行业竞争已从价格博弈转向规模韧性、技术壁垒与全球化深度的综合较量,小米家电能否继续突围,将取决于其对品质、创新与生态闭环的深度把控。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正如美的方洪波此前在谈到小米竞争话题时所说的“很长一段时间,家电行业的格局有点固化了,大家甘于现有格局,相安无事,小米进来对家电行业是好事”那样,家电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竞合变化。
在玄戒O1发布之后,高端手机俱乐部能否迎接新的成员?
扎根光谷,小米还将在汉建设万人研发中心、大家电全球总部,小米智能家电生态链将在武汉加速形成。
自去年以来,小米家电就向家电市场发起“猛攻”,进入2025年,这股势头更是有增无减,随着小米家电的步伐再次加快,行业格局会迎来怎样的变化?
对此,有家电行业人士表示:这几年电视行业形势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游戏电视、AI电视各种新品层出不穷,新品牌也乘势而上,营销手段也发生很大变化;最终希望品牌之间理性竞争,真正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而卷起来,这才是多赢的局面。
小米日前内部宣布,在手机部产品部组织架构下成立芯片平台部,任命秦牧云担任芯片平台部负责人,向产品部总经理李俊汇报。
然而,从财报上看,小米的主要收入依然来自手机,2024年第三季度,这一块的占比仍超过50%。虽然AI、物联网、新能源汽车这些领域看起来很美,但实际贡献却有限。如果未来几年,小米在这些领域不能迅速取得突破,那么高估值就可能成为压垮小米股价的“稻草”。
尽管美的集团表示清仓小米股票是出于正常的投资考虑,但市场普遍认为,这一操作可能与双方在家电和汽车领域的竞争加剧有关。
事实上,双方在机器人、汽车等领域也有着业务上的重合,这势必会倒逼美的更快速的适应互联网,从根本上出发应对挑战。
财报出炉后,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第一时间在微博发文表示,这是“史上最强年报”。从二季度“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到三季度“史上最强业绩”,再到此次的“史上最强年报”,小米不断刷新记录的背后,都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