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后国补时期的家电行业,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品牌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增长,必须紧扣1.5曲线的增长策略,围绕现有产品深度赋能渠道、拓展渠道。破局之道,始于精准对接与协同创新。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披露的数据,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中,有5000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3000亿元直接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目前,前三批资金已全部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投放,确保全年3000亿元资金有序均衡使用至12月31日政策截止日。
吴咸建预计,下半年的国家补贴惠企利民举措正有序部署,更为精细化的政策安排值得期待。下半年中央以旧换新资金到位后,此前因资源调配暂停补贴的重庆、河南、安徽、广西、新疆等地区将陆续恢复重启。同时,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因阶段性限流导致“抢券难”问题的地区,用户申领体验也将得到有效改善。叠加各地方政府结合区域消费特点细化执行细则(如增强农村覆盖)、及时跟踪评估与机制完善的承诺(如湖南通过意见征集优化规则、简化流程),消费者参与体验将更佳、政策效能也将实现最大化释放。
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多家家电、数码产品商家了解到,当前市场上已有部分品牌启动“厂家补贴”活动。与此同时,一些城区也陆续推出区域性消费券。另有部分商家透露,根据他们收到的相关通知,下半年的“国补”预计将于10月到位。
尽管2024年下半年国补启动,为电视市场带来了短暂复苏,但需求的提前集中释放,很快耗尽了后续增长动力,电视行业成了政策后遗症最典型的例子——结构性困境仍未改善。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国补重启,资金投放将更精准、流程更规范。对于厂商而言,谁能找到经营新逻辑和新赛道,谁就能在国补“下半场”取得先机。
相信,企业唯有像美菱这样的企业一样,将创新根植于用户真实需求,才能在存量市场中开辟新增量,构筑品牌技术竞争的护城河,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据悉,大庆市还将举办直播带货擂台赛、惠购邻里节等活动,持续释放家电市场消费潜力,进一步激发消费热情,为经济发展凝聚信心。
伴随着“国补”的持续推进,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除了盯上大学生“国补”名额外,一些“黄牛”通过虚拟定位、爬虫编码、外挂软件等技术手段骗取补贴,作案手法更为隐蔽,打击难度陡增。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近期表示,去年针对汽车和家电、今年针对电子产品的刺激政策所发挥的正面效应即将结束。预计到今年下半年,不仅难以再看到显著的正面效果,甚至可能由于此前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影响,出现一些负面效应。
“国补”与618的结合已超越简单的政策与营销叠加,实现了深度耦合。在其背后,“政府政策引导、平台补贴加持、商家让利参与、金融活水助力”的协同效应正持续释放,共同撬动消费潜力。展望未来,随着这种协同效应持续深化,将进一步推动消费潜力释放,让内需红利加速显现。
“这种情况下,市场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对供应链是个极大的考验。”王长稳说道,在国补全面补贴手机背景下,手机品牌线下控价的能力尤为重要。
通过采访多地相关负责部门和相关负责人,记者了解到,所谓取消“国补”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近期,关于家电“国补”的信息较多,消费者需加以甄别,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专家也建议消费者,针对部分地区暂时无法申领补贴的情况,不急的话,不妨再等等。
消费是最终需求,带动着生产和投资,也连接着供给和需求,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被中央反复提及,并作为经济金融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因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补”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发挥着“杠杆”作用,消费者的热情被点燃后,需要加大资金等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消费活力,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再加一把力。
以旧换新政策为家电市场带来全新活力,成为目前家电行业的关键词。这一过程中,海尔、美的、格力、海信、长虹等主流家电企业深入布局,京东、苏宁、唐百电器等渠道商积极投身其中,共同推动着家电以旧换新市场的繁荣。
当国补遇上“618”,有哪些新买法?如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另一位家电零售商认为,部分地区国补暂停,背后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有的地方以旧换新补贴资金阶段性用完;二是618平台补贴后价格已比较低;三是有的地方过度低价内卷。他希望,在部分地区国补暂停的情况下,行业竞争恢复健康生态。
“国补”下半场或指日可待。
对于接下来的发展,行业人士认为,国补仍将会持续,不过伴随国补常态化,其效果可能会出现边际效应,对于企业还是经销商而言,更要看清政策逻辑、判断市场走向、提前做好准备。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咸建表示:“最近确实有些地区出现了家电‘国补’暂停或者调整的现象,主要是国补资金在接续上面存在断档期,有缺口,现在各地有的第二批资金基本上已经拨付到位了,有的第二批资金还正在拨付,第三批资金规划也正在进行中,目前这个是短暂的情况,现在市场上有一些焦虑的情绪,也有商家在进行炒作,相信很快就会有所改观。”
美的、海尔、科沃斯、源氏木语等40个品牌成交破亿;带动家电、家居、家装、3C数码等行业整体成交同比双位数增长,超3000个品牌同比成交翻倍。
在政府“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与电商平台大力促销的双重驱动下,从近段时间各平台发布的第一阶段战报来看,今年618购物节展现出强劲的消费活力,销售数据捷报频传。其中,在“真金白银”刺激下,家电家居、3C数码等核心品类增长显著,高端化、智能化趋势凸显,即时零售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从各个平台官宣的信息来看,今年的618大促展现了诸多新特点:一是多个平台取消满减、叠券、“盖楼”等复杂的优惠方式,采取“立减”的形式促进成交;二是叠加国补后,大促更显火热。
在这场消费升级与技术革命的交汇处,中国彩电企业正在书写新的产业逻辑。从被动应对价格内卷到主动引领价值创新,头部品牌的战略转身或许能给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更深远的启示。
“国家正在积极筹划新一轮补贴政策优化,预计将进一步刺激尚未全面启动的产品品类的消费热情,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及车载智能化方向上,政策同样展现出明确支持导向。”晶科电子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已陆续落地,叠加车载显示、智慧座舱、智能内饰等配套需求的持续扩容,将为高端背光模组、车载显示、车载内饰氛围等产业链环节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当政策红利消退,头部企业不得不直面饱和市场的残酷竞争,而中小玩家的退场早已抽离了市场的弹性缓冲。家电企业需要保持清醒,根据真实的市场状况灵活调整产能。业内人士指出,任何脱离市场规律的行政干预,终将面临边际效益的衰减。中国家电企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重建一个多元、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认为,维持家电外需面临增速放缓的判断不变,并预计“国补”政策可助家电内需保持稳健增长,其中在“价增”或“量增”维度上表现相对亮眼的家电品类与可能实现困境反转的地产后周期品类的投资回报或相对更优。
政策启动恰逢春节前夕,不少消费者对数码产品也“辞旧迎新”,手机成为馈赠或自用的潮流“电子年货”,进一步推高销量。
“但是从市场反馈上,似乎国补对集成灶的拉动非常有限。从长周期看,目前市场已经进入了较为艰难的调整期,挺过这段艰难的时期进入新的换新周期成为了行业的主旋律。”赵志伟认为。
此外,上海此次补贴还扩围实施了4类家电产品消费补贴,1月20日起,对个人消费者购买2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4类家电产品给予消费补贴。补贴标准为上述12类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15%,对其中购买1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产品,额外再给予产品最终销售价格5%的补贴,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
此前,中金公司发布研报称,今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逐步推进。本轮以旧换新主要包括汽车、家电和家装等。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3日零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其中汽车以旧换新带动乘用车销售量超520万辆、家电超4900万台、家装厨卫超5100万件、电动自行车近90万台。展望明年,以旧换新政策或将进一步扩容加力,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有效需求。
2024 年已经接近尾声,眼见目前的国家补贴即将在 2024 年 12 月 31 日结束。未来是否会延续还存在未知,所以此时正是购买家电的大好时机。国补政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实惠之门,让我们能够以更合理的价格,将心仪的家电产品收入囊中,提升生活的品质和舒适度。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家电ETF的联接基金(008714)把握家电板块的投资机会。
奥维云网(AVC)建议,家电渠道宜关注节后消费的持续释放,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根据前期释放需求精准把握后市消费方向,关注季节切换带来的选品变化,热销型号即时补充库存;二是对于存在垫付资金压力的渠道,积极争取金融贷款政策,以缓解资金压力,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转;三是紧跟楼市销售动态,密切关注地产限购政策释放后所带来的前装性需求,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在国内,今年新能源汽车遭遇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出现一定程度的价格调整,但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依旧保持了高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