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行业人士认为,从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绿色清洁能源转型的全球大方向来看,光伏的发展空间毋庸置疑,随着政策的持续引导和市场的逐步规范,这条“向阳而生”的赛道很快将迎来“拨云见日”的一天。
Wind数据显示,晶硅光伏组件价格在去年12月份触及0.07美元/瓦低位后,今年1月份与2月份均维持这一价位,3月份出现反弹,涨至0.08美元/瓦;光伏级多晶硅则从去年7月份的4.36美元/千克低位一路上涨,3月19日最新报价为5.04美元/千克。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家企业近期投资新建光伏项目,意味着光伏企业对光伏领域的投资信心增强。
在光伏板下种植耐旱耐碱作物,戈壁滩上的“光伏海”有效治理荒漠,助力产业增收;水上发电、水下养鱼,“风电+海洋牧场”节约利用海洋资源,让蓝色粮仓更加殷实。2024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提前6年兑现了装机规模超12亿千瓦的国际承诺。
相较于晶硅电池,钙钛矿光伏电池具有转化效率高、成本低、轻量化等优势,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光伏技术,但器件的不稳定性是限制其产业化的首要挑战。为提升钙钛矿材料稳定性,业内此前尝试过设计控制材料表面分子结构等多种方法,但仍难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实际上,亚洲市场的重要性正在稳步提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组件端出口亚洲与欧洲差距缩小,组件欧洲市场占比继续下降到40.7%;亚洲市场组件占比继续上升到37.5%。从近年发展趋势来看,日本是极具潜力的海外市场,相比较去年国内户用市场的“萎缩”,日本乃至整个东亚的分布式光伏市场,都将会成为光伏出海的重要战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531~583GW,乐观情况下同比增长10%,我国新增装机215~255GW。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发展迅猛,或将带来新的机遇。
尽管光伏回收这片新兴蓝海吸引了不少企业与资本入局,但产业规模化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提到,光伏组件回收的利润尚不能完全弥补其运输、拆解和回收的成本,回收的经济性仍是限制光伏回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显然,龙头企业的苦日子暂时还不会结束。一位光伏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对形势给出了预判,“现在只能算是行业初步到底,还有很长的L形底,要持续一两年,要有大批企业破产。”
在光伏行业“反内卷”的呼吁和行动中,国内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片价格在2025年首周已出现了小幅上涨,迎来良好开局。伴随多晶硅供需格局呈现向好态势,光伏产业链价格能否持续回升、企业盈利状况会否迎来改善,也受到市场各方的关注与期待。
刚刚过去的2024年对光伏行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反内卷”的一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等组织纷纷发声并多次采取有力行动“反内卷”,如确定组件最低限价标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等。
据《光伏产业专利发展年度报告(2024)》统计信息,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电池领域专利申请4.3万件,占全球的比重为58.5%。近20年,我国电池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近67倍。申请人方面,阿特斯(11.800, -0.02, -0.17%)、隆基绿能、晶科能源专利申请数量在电池领域位居前三。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 1997 年,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截至IT之家发文,天合光能股价报 18.60 元 / 股,总市值 405.36 亿元。
2024年,从年初的扩产能、大价格战开始,到了年底,却从集体减产控产作为结束。在光伏产业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光伏产业的逐步形成共识,回归理性竞争。
业内认为,应加强行业自律,优存量、控增量、提质量,通过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决定上调2024年装机预测,将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390—430GW上调至430—470GW,将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190—220GW上调至230—260GW。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光伏行业已进入磨底阶段,随着产业链各环节供需关系改善,行业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拐点。
寒冬究竟是会持续,抑或是春天到来,答案或许马上揭晓。
跨越行业周期,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仅靠自律性的行业内部座谈恐怕已难起到多大作用,解铃还须系铃人,光伏产业未来的道路仍“路漫漫其修远兮”。
8月份单月新增装机1646万千瓦,同比增长2.88%。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今年7月份的21.05GW,8月份新增装机环比下降21.8%。
谈到行业未来,钟宝申表示:“回顾光伏过去这些年的发展,只要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之后,高效的产品推广一般都不会有太大压力。这个行业长坡厚雪,我们认为行业接下来将进入平稳增长期,年增速在10%~15%之间。”
上半年承压已成定局,光伏产业下半场应该怎么走?
中国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充分的市场竞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实现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高效晶体硅、钙钛矿等光伏电池技术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量产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5%。
深圳创维光伏智慧产业园项目奠基仪式的顺利举行,彰显了创维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雄心壮志,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创维集团将继续秉持高质量、高科技、高效能发展理念,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业内专家纷纷表示,我国光伏行业亟须调整,且“宜重不宜轻、宜早不宜迟”,要积极推动落后产能的出清,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同时,行业也要从1.0的被动出海,迈向2.0主动的全球制造。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光伏电池效率计量测试能力的倡议》,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正泰新能等11家企业签署倡议书。
日前,多级光伏企业密集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从整体来看,大部分企业利润出现了负增长。作为曾经公认的“朝阳产业”,本应“向阳而生”的光伏行业为何会遭遇寒意?作为家电业跨界的首选,光伏还是否一门好生意?
帕纳蒂光伏电站位于巴西东北部的塞阿拉州,总占地面积840公顷,拥有44.6万个太阳能组件。这一电站与本月7日在皮奥伊州投产的马兰加图446兆瓦光伏电站一起组成了国家电投在海外开发的最大规模光伏项目群,总装机容量达738兆瓦。帕纳蒂光伏发电项目于2022年12月开工建设,2023年12月1日升压站倒送电一次成功,具备并网发电条件。帕纳蒂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后,将为35万多户家庭提供清洁能源,每年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3万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美的工业技术方面表示,从科陆电子在储能技术、产品上的突破,到美的光伏引领的零碳生活新潮流,再到合康新能的一站式户储解决方案,以及美的楼宇科技在建筑绿色能源领域的深度布局,美的正以其强大的研发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全链的产品能力,赋能绿色能源的应用落地与全球客户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美的能源将继续携手各界伙伴,共同探索清洁能源的更多可能,为构建绿色可持续未来贡献力量。”
报道称,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双方的交易很多。作为贸易对象不容忽视,很难采取关税等贸易措施。普华永道高级经济学家薗田直孝表示:“提高关税容易招致对方国家的报复,进而导致事态升级。为了保护日本产业,提高关税是否正确存在疑问。”
谈及未来光伏回收软体系建设,吕芳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国家标准三项、团体标准两项,而行业标准尚未发布,整个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我们将按照‘急事先办’的原则,优先出台一些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标准,例如,光伏回收设备的合格规范、能耗和环保指标等衡量标准。随后,逐步完善其他相关标准。”
多位行业领军人物认为,我国光伏产业处在重要转换期,行业或迎来大变局,技术革命性突破带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同步发生。
进入下半年,光伏赛道是否会迎来转机?
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多个环节都曾出现开工率不足的消息。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M10单面单晶PERC组件主流成交价降至1元/W以下,组件价跌量升,价格已无太多下降空间,预计风光大基地项目年末收尾将进一步刺激组件需求,全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有望进一步刷新纪录。
BC(Back Contact,背接触)电池因一桩专利纠纷又成焦点了,纠纷双方为TCL中环旗下参股公司与国内BC电池巨头爱旭股份。
三季度,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承压,多家龙头业绩下滑,原来一直高歌猛进,向阳而生的朝阳产业似乎遇上了不期的“阴天”。
过去10年中,光伏度电成本一直大幅下降,目前太阳能已成为最具经济性的能源。随着经济性优势逐渐显现,光伏装机增长持续加快。
对于硅片价格的持续上涨,硅业分会表示,本周硅片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一线企业上调报价,其他企业跟随调价,截至本周大部分电池企业接受当前价格。
加快发展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是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落实“双碳”目标,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大力提升光伏发电规模。
作为中国制造业绿色新动能,光伏产业已成为中国工业经济一大亮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大量应用,装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随着产业加快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新能源设备将面临批量退役问题。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速增长,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产量分别超过60.6万吨、253.4GW、224.5GW、204GW,同比增长均超过65%。
今年6月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动荡,硅料、硅片价格纷纷触底,TCL中环此番上调报价也与产业链运行情况密不可分,近期,光伏产业链上游已连续出现企稳态势。
光伏赛道群雄逐鹿,下半场是否能如预测所愿,谁又将脱颖而出,作为跨界者的家电企业能否突围,武略财经将持续关注。
光伏行业虽然较家电行业上升空间更大,但也不是一条风平浪静的赛道。家电企业如今宛如激流泛舟,只有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
“从光伏到储能,中国有机会做到全球第一。短期产能过剩不意味着长期过剩,当然某些产品质量、服务不好的企业会过剩。”张小飞说,新能源市场足够大,得以让不同的企业从不同角度去发挥;当然,标准日渐趋严、入局企业庞杂,光伏、储能行业正迎来变局。
光伏,全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近年来,在“双碳政策”背景下,“家电五虎”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瞄向这一产业,切入方式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