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见证并参与日本制造产业的崛起,到经历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碎、亚洲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艰难走过,再然后在内外因素影响下无奈走向下坡,最后不得不挣扎自救,东芝的经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制造业的情况。
从近期公布的最新财报看,日本企业一方面总体营业收入和利润保持稳定,还有一些增长;另一方面,在体现技术创新的产业领域,如半导体、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日本企业竞争力明显不足,业绩下滑明显,特别是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出现下降。这种两面性恰如当前日本制造业的某种写照:无法摆脱对过去成就的依赖,又难以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难以迅速改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局面下,留给日本制造业迅速提高竞争力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宽裕。
“前车覆,后车戒。”日本制造企业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此前外国股东与东芝经营层之间的矛盾是公司经营陷入混乱的因素之一,而日方不愿让东芝这样的企业落入他人之手。此次若收购成功,将理清之前复杂的股东构成,日本国内财团将成为东芝的唯一股东,东芝将就此解决股东和经营层之间的矛盾,未来经营状况有望实现增长。
近年来,东芝通过陆续出售白色家电、笔记本电脑和医疗等业务走上了自救之路。今年3月,东芝董事会表示准备接受由JIP牵头的日本财团的收购提案。
公开资料显示,东芝创立于1875年7月,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曾发明NAND闪存芯片。东芝也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隶属于三井集团,其业务包括数码产品、电子元器件、社会基础设备、家电等。在收购美国西屋电气的核电业务之后,东芝公司十多年来面临财务亏损,此前其已经卖掉或者停掉多个业务,比如白色家电和部分芯片业务。然而,“卖卖卖”模式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其造血能力,东芝终因经营不力走上退市道路。
东芝董事会重申支持收购要约。
此次收购要约将于9月20日完成,收购原定于7月下旬开始,但由于监管延迟而推迟。
东芝收购案即将尘埃落定。
东芝周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一旦相关程序得到外国竞争法和外国直接投资法批准,对这家陷入困境的日本企业集团的要约收购将立即开始。
东芝还称,由于 2023 年 HDD 市场依然具有不确定性,预计 2023 年销售收入预计同比下降 4% 到 5%,净利润将下降到 1100 亿日元(当前约 56.65 亿元人民币)。
汪文斌对此表示,美国惯于指责别国以大国地位、胁迫性政策、经济胁迫方式要挟他国服从、搞胁迫外交,这是在用自身的黑历史镜像他国。
行业人士认为,此次东芝和理光进行业务合并重组,就是受到去年不理想的业绩所影响。另外据报道,新的公司将接管理光和东芝子公司Toshiba Tec Corp的开发和设计业务,预计双方将保留各自的销售部门。
日本经济学家真壁昭夫指出,各种“利益调整”势必困难重重,裁员和重组很难一帆风顺。可以预见,东芝的重组之路依然荆棘丛生。
当前,人类正在加速迈进AI时代,毫无疑问,发展硬科技将是未来时代的主流,谁拥有真正的科技创新能力,谁将成为下个时代的弄潮儿。从这个角度看,作为老牌百年名企,东芝还需要继续下功夫。
如果JIP收购东芝的交易成功,这将是今年在并购市场下滑的情况下亚洲最大的交易之一。这也将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私募股权收购之一。
曾经全球排名前五的半导体制造商日本东芝公司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在2022年10~12月的第三季度营业利润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2亿元),同比下降87.5%,远不及分析师普遍预期的369.5亿日元。
日本老牌电子巨头东芝公司再陷风波。据外媒报道,近期东芝的收购交易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随着大多数国际收购公司准备退出这笔交易,日本国内买家或将完成对东芝的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东芝的半导体业务一直是本次出售中的优质资产,它在功率半导体、电源管理IC市场均占有较高份额。东芝半导体业务的未来走向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就东芝被收购传闻,记者通过邮件方式联系东芝中国方面,询问“如果国内企业有意愿收购其半导体业务,是否会受到某些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东芝近期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布局规划”等问题,截至发稿,暂未获答复。
东芝10-12月的营业利润53亿日元(约合4040万美元),远低于Refinitiv调查的四位分析师预期的369.5亿日元。东芝将截至3月底的年度营业利润预测从1250亿日元下调至950亿日元。
知情人士称,三井住友将承诺提供约5150亿日元贷款,瑞穗金融集团将提供4600亿日元贷款;三井住友信托控股、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和Aozora Bank也参与贷款。前述银行和JIP的代表不予置评。
自2015年以来,东芝一直就受到财务和治理危机的困扰。在股东投票否决了管理层支持的重组计划后,东芝于今年4月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以征求外界的投资方案。
在印度电动车市场,亚马逊希望到2025年拥有1万辆电动货车,沃尔玛旗下的Flipkart计划到2030年拥有2.5万辆电动汽车。而EVage是亚马逊和Delhivery等公司的主要供应商,是印度首家从头开始建造电动车的公司,并将成为第一个使用东芝SCiB电池技术的公司。
当前,东芝正在考虑一系列重组计划,其中包括私有化。今年6月,东芝曾表示,已收到10份投资提议,其中包括8份私有化提议。而另外两份是关于资本和业务联盟的,东芝将继续保持上市状态。
东芝的问题,其实也是日本整个家电业的一个缩影。最近几年,在中韩企业夹击下,曾经如日中天的日本家电业早已雄风不再。
该公司当季营业亏损48亿日元(约合3560万美元),为两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上年同期为盈利145亿日元。东芝表示,材料和物流成本上升导致营业利润减少94亿日元,而芯片短缺则造成约30亿日元的负面影响。
作为世界第一台自动电饭煲、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等多项电子产品的研发者,东芝是如何从傲视群雄的3C家电集团,演变成如今“卖股求生”的呢?一切都要从东芝的“多元化”说起。
2015年,欧盟委员会对5家公司共罚款1.16亿欧元(1.205亿美元),其中东芝和三星电子的合资企业东芝三星存储技术公司(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被罚款4130万欧元,金额最高。
报道指出,MBK Partners加入了收购竞赛,是因为判断东芝如果改变其独特的封闭式管理方法,就极有可能生存下去。但预计这家韩国私募股权公司将与海外合作伙伴组成财团,而不是单独参与。
自 2015 年以来,东芝陷入会计和治理危机,与维权股东群体发生争执,其中一些人希望将其私有化。东芝上周表示,已收到 8 份将其私有化的初步提案,以及两份资本联盟提案,这些提案将使其上市。
东芝上个月曾表示,已有10家潜在投资者签署了保密承诺。东芝当时称,这10家公司在签署协议后收到了有关东芝公司业务和财务的详细信息。另外,潜在投资者提交非约束性提案的截止日期为5月30日。
东芝称,提议股东们选举艾略特管理公司的高级基金经理Nabeel Bhanji和法拉龙的董事总经理Eijiro Imai加入董事会。
知情人士表示,一些私人股本基金已与JIC接洽,探讨可能的联合竞购。知情人士称,谈判仍在进行中,JIC可能决定不继续提出收购要约。
东芝公司周五表示,需要更多时间确定董事会董事提名,已推迟发布公告。东芝原定于周五宣布董事提名,为6月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做准备。
东芝原本作为重建方案公布了分拆计划,但在3月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遭到否决,因而探讨退市等。东芝表示“为提高企业价值,会探讨一切战略选项”,也将继续探讨退市以外的重建方案。
去年11月,东芝提议将公司一分为三,但很快遭到股东反对。今年2月,该公司宣布取消最初的计划,转而提议将公司一分为三,但在3月24日的特别股东大会上再次遭到驳回——另外一个大股东提出重新考虑出售等其他方案,但同样遭到驳回。
2015年以来,受困于核电危机泥潭和财务造假丑闻,急于重振商誉的东芝选择吞下让渡企业发展主权的毒丸,作为缓兵之计。然而,这批增持股份的海外基金投资者成了东芝本土派眼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在目前拟定的2023年完成拆分的蓝图需要三分之二的重要股东投票才能通过,新任CEO岛田太郎三月份走马上任之后在拆分计划问题上萧规曹随,但海外三巨头毫无疑问已经按下了否决键,东芝半导体部门以及铠侠的未来,和日本的重振国家半导体法案一样,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很多外国投资者在投票前表示,他们认为东芝管理层和董事会没有竭尽全力征求私募股权公司收购东芝全部股份的提议,虽然这在日本传统企业文化中并不常见,但可以使投资者相对较快地退出对东芝的投资,并获得利润。
据悉,东芝与通力集团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零部件供应和采购等领域展开合作。知情人士称,这种合作关系让通力集团比其他潜在竞争者更有优势。
东芝电子设备和存储公司目前计划在2022财年中进行1000亿日元(约合8.39亿美元)的投资,比2021财年的690亿日元增长约45%。
本周早些时候,东芝的一位外部董事会董事表示,他将支持3D的提议,这与公司董事会的公开立场不同。东芝表示,董事会反对股东提议的意见没有改变,并将继续尽一切努力争取股东对分拆计划的支持。
在周三夜间的地震 后,瑞萨对外声称,正在检查日本三家工厂的地震损坏情况。瑞萨在那珂、米泽和高崎均设有工厂,去年日本东北2.13强震曾令那珂工厂短暂停工。
东芝曾是日本最受尊敬的公司之一,多年来,由于不断爆出丑闻和管理失误,东芝一直处于危机状态。它发明了用于计算的闪存,但不得不出售其半导体业务的控制权,以应付灾难性的核能扩张。
此次临时股东大会还将寻求股东对修改后的分拆计划的初步批准。股东们还将对一名大股东的提议进行投票,该提议要求东芝探索其他选择,并征求私人股本公司的收购要约。
目前受股东和投资者的压力,不停地变卖业务和资产,销售额下滑是预期之中,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扭亏为盈,目前已经达成目的。分拆后,主营业务有希望逐渐转好,通过更加市场化的采购,降低成本。但是东芝未来的发展还存在变数,进一步的分拆或者私有化退市都是有可能的。从企业经营本身而言,还需要尽快捋清主营业务中前景较好的业务,加大投入。
作为巨型工业集团,东芝已逐渐失去在终端市场的优势。而在全球产业分工细化的大环境下,它也需要进行业务优化重组。此次出售电梯、照明、空调等C端业务,说明东芝整体在向产业链上游发展,这更符合全球产业趋势下它的产业定位。
“从理论上看,东芝拆分自身业务的背后必然有它的逻辑,但是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以及大环境支持。”半导体行业专家莫大康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这样说道。